武汉建筑业首创数字工程师 智能建造平台跻身国家第一梯队

发布时间:2023-01-18阅读:582

在东湖实验室、江夏清水入江等建设工程现场,武汉全国首创数字工程师岗位,助力建筑业智能建造、数字交付;高新三路提升改造现场,装配式“智”造“聪明路”,高效施工的同时,实现“公交优先”,畅通交通出行……武汉入选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一大批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项目稳步推进,应用场景亮点频现。

近日,从市城建部门采访了解到,我市建筑业总产值连续三年突破万亿元,在《武汉市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主要路径,以科技创新和智能建造为重要支撑,到2025年,武汉市成为全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

市城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建造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武汉是建筑业大市,转型升级必须走在全国前列。

装配式“智”造桥梁节约工期

搭载智慧交通实现公交优先

2022年12月26日,在中国光谷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东湖高新区高新三路(三环线—外环线)改造提升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奋战正酣。相隔不远处,位于高科园西路以南的项目智慧梁厂里,工人正在加工装配式预制箱梁。

“高新三路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做到了智能建造。”施工方汉阳市政该项目现场技术总工卢忠原告诉记者。

高新三路原为关豹高速,卢忠原介绍,项目高架桥全长8.2公里,80%以上的桥梁上部结构都采用装配式预制小箱梁,涉及1689片预制梁体的生产和安装。“绿色装配式的桥梁建造方式可缩短工期,交通影响也小。以往市政桥梁多是做完下部结构再做上部箱梁,需要两个月时间;现在下部结构和预制箱梁同步实施,工期可缩短至半个月。”

智慧建造的技术内核BIM技术,在高新三路项目中全过程实施。新技术提前建立桥墩、预制梁的钢筋混凝土三维模型对比设计量、模型量,还能提前发现钢筋制作安装的重难点位置,节省工期和成本。

运用智能建造的高新三路,建成后也会是一条“聪明路”,“智慧交通、智慧桥梁、智慧水务、智慧管网、智慧路灯”集于一身。道路将实现基于大数据的15个路口的有轨电车及公共交通的车路协同下的信号双优先、全息感知的人工智能路口,实现全线28个路口的信号自动配,提升城市的畅通与安全。“简单说,就是‘公交优先’。大家坐公共交通通勤时间缩短、体验更好,私家车通勤自然减少,交通拥堵也会降低。”相关负责人介绍。

数字工程师常驻工地

重大事项“一键发送”全员知晓

如火如荼建设的东湖实验室一期拓展区人才公寓即将交付,项目上设置了全国建筑业首创的全新岗位——数字工程师。来自中信工程所属中信数智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黄开泰就是一名数字工程师,负责项目现场的数字化工作。

黄开泰告诉记者,跟项目上其他人员一样,数字工程师也要常驻工地,基于中信智能建造平台,与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协同工作。

“我们的工作内容与项目进度息息相关,一方面我们要基于施工班组计划在智能建造平台上拆分施工任务,分解到每一天,当天施工结束后,任务完成率和现场影像与BIM模型同步实时呈现,方便各环节人员随时查看;另一方面,我们也会经常跑工地现场,实地了解施工的具体进展进行‘验证’,令平台信息更精准。”

黄开泰介绍,比如项目当天要进行空调系统安装,当天施工结束后,施工进行到什么工序,哪些部位因技术问题未完成,系统内的4D模型会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现场进展和存在问题,并且与当天的工作计划产生“对比图”,甚至与施工总图对比,获取“总进度条”。“建设方非常认可平台的效果,给项目管理带来便利,现场每一处的进度均能一目了然。”

此外,数字工程师们基于平台实现项目现场互联互通,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重大事项“一键发送”,全员知晓。数字工程师还将协同各环节完成建筑4D模型、数字化档案交付、数字孪生模型、项目招投标、资金支付管控等功能,实现项目从设计、招投标、施工、交付、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

中信工程相关负责人表示,中信数智公司基于工信部BIM重大专项一期和二期研发的中信智能建造平台,入选了住建部第一批全国智能建造创新服务案例和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跻身数字经济重要引擎“国家第一梯队”,将率先打造行业通用平台。

据了解,湖北东湖实验室、江夏清水入江等项目中均设置了数字工程师岗位。其中,清水入江更是在中信数智的协助下组建10人的数字工程师团队,全面开展全过程数字化服务,实现项目智慧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