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能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全球一流城市
近年来,武汉市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武汉的新能源车主也越来越多,新能源充电桩及配套设施建设也全面推进,市民出行更加便利了。1月4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参加武汉市2023年两会的代表委员,他们对武汉市如何打造新能源产业全球一流城市、提升市民城市生活幸福感建言献策。
■ 前瞻性布局新能源产业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能加快释放
市人大代表、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放说,近年来,武汉抢抓汽车产业变革的机遇期,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本土培育、项目引入等方式在主机厂、上下游零配件、智能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的产业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能源汽车产能正在加快释放。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产业在把握产品热点,找准行业逻辑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打造强大的新能源产业,需要全方位综合发力。”卢放说,从技术角度讲,新能源产业的技术需求不仅仅是汽车制造方面的,还包括了芯片、智能驾驶、传感器、高精地图等方面的研发与制造,因此需要在产业链建设、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进行谋篇布局。
在产业布局方面,要保障上下游供应的可靠性,支持上下游产业的研发、制造企业在武汉市或者周边城市布局,进一步发挥武汉得天独厚的高校资源优势,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留在武汉。
在核心技术方面,卢放说,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代表不要传统燃油车,反而对传统技术要求更高,例如底盘研发、车身轻量化等技术。武汉在传统燃油车方面本身就具有优势,可以充分将新能源技术与传统技术有效结合,形成相互协同、优势互补。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卢放说,新能源车消费市场培育壮大,更能加快本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充电桩多了,再配合更有力度的新能源车消费补贴政策,能让更多消费者放心大胆地够买新能源车。
■ 发掘好的新能源项目培育市场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加大项目发掘和引进,武汉市大有机会争创全球一流新能源产业城市。”市人大代表、湖北开特汽车电子电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海法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很重要。不仅要培养、引入技术人才,还要引入管理、营销人才。
郑海法说,目前,武汉市已经成立了许多相关的产业基金。提高产业基金对各类新能源产业项目的筛选、鉴别能力,更加主动发掘好的新能源项目,对于市场培育尤为重要。
■ 充电桩建设除了注重数量
还要注重分布
“我自己就是新能源车车主,开新能源车5年了。”市政协委员、武汉慧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松说,作为资深新能源车主,他目睹武汉市新能源基础设施的进步,充电站越来越多,身边的新能源车主也越来越多。
作为新能源车主,万松建议武汉市大力推进新能源充电设施的建设。
万松说,近些年,武汉市大力推动充电桩建设有成果,也有不足。据他考察,武汉市的充电桩分布不均衡,局部地区数量充足,甚至过剩,部分地区数量不足。政府部门在规划充电桩时,要做到精细化,除了注重数量,还要注重分布。
企业建设、运营充电桩,最终目的是盈利。充电桩的投资回报周期长,十分依赖规模效应。建设充电桩,不仅要靠市场化运作,还要注重政府政策的引导,如在建设运营成本上给予一定的补贴。
万松说,除了家用新能源车的充电设施,新能源商用车、特种车的充电设施同样要布局。现在,许多物流车也开始转用新能源车型,大街上的纯电面包车、纯电微卡越来越多。政府部门要有前瞻性,加大新能源物流车的专用充电桩建设力度,在物流园区、物流枢纽区域周边建设选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