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谷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换道加速跑”
国内首个24小时无人接驳巴士——东风悦享Sharing-VAN“春笋号”每天在轨道交通16号线小军山地铁站和“春笋”大楼之间来回摆渡,已运行超过100天,服务市民超过一万人。
5月11日,湖北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对接会在武汉经开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全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核心承载区,武汉经开区加快传统汽车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着力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仅过去一年,相继落户四个新能源整车项目,分别是岚图汽车、小鹏汽车、东风本田新能源汽车和东风高端新能源越野车项目。
“一年之内引来四个整车项目,而且还是代表下一代汽车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前所未有。”武汉经开区招商局负责人说,四个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预计新增70万辆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再加上东风云峰、路特斯汽车和东风乘用车的新能源汽车产能,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能已经超过100万辆。
伴随着新能源整车项目的到来,与之配套的汽车零部件厂家也纷纷在武汉经开区开始布局。广东福迪是国内一家知名的汽车零部件厂商,今年二季度将在汉投入5亿元设厂,为小鹏汽车武汉基地进行配套的同时,辐射长沙、郑州等地,是公司开拓华中市场的重要前进基地。
面对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潮流,武汉经开区“在奔跑中调整呼吸,在超车中变换赛道”,重点吸引并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势力”和“新实力”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以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为焦点,围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双智”试点建设,武汉经开区联合东风集团、中国信科等共同发起设立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加速跑”。
一批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扎根车谷
引领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在传统燃油汽车时代,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追随东风本田、神龙汽车、东风乘用车等整车企业落户中国车谷,造就武汉经开区雄厚的汽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实力。
步入新能源汽车时代,随着造车“新势力”与“新实力”在武汉经开区崛起,又有一批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来到车谷,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助力武汉经开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全球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头部企业之一的中创新航,来中国车谷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充电”。作为武汉首个落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项目,中创新航投资100亿元在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建设生产销售基地,规划产能20GWh,每年生产的动力电池可装配25万辆纯电动汽车。“作为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生产销售基地,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进行配套。”中创新航武汉项目负责人张祥说。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是全球最大光伏发电企业,也是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投资70亿元在武汉经开区建设“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规划建设燃料电池质子膜研发平台、开展多种类系列化质子交换膜的研发及中试、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线,目前30万平方米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已经正式投产。“该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是国内首条全自主可控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打破了国内质子交换膜市场被国外厂家长期垄断的局面,现已实现在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应用,已接获多家公司采购订单,可满足燃料电池汽车、加湿器等多个场景的应用需求,达产后可同时满足2万辆燃料电池车的需求。”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广说。
今年初,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武汉)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沈阳之外的第二个重要研发基地,将充分利用武汉经开区产业生态集群、产业发展政策、高端人才储备、交通区位等优势,积极拓展以武汉为重心的长江以南地区业务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路特斯举办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武汉经开区与烯晶碳能电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江苏新泉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饭田(长春)橡塑有限公司、重庆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海贝彼欧汽车零部件(南京)有限公司、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署了《投资意向协议书》,将在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东风公司牵头破解“缺芯”困局
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启动运行
自2021年以来,由疫情停工减产导致的“缺芯”困局影响着全球汽车发展,车谷加快突破步伐,走上国产自主可控替代化发展之路。
5月8日,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在武汉启动运行。该联合体由东风公司牵头,联合武汉飞思灵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芯来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泰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锐杰微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将瞄准汽车芯片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发挥政产学研合力,实现车规级芯片完全自主定义、设计、制造、封测与控制器开发及应用。
车规级芯片相当于“汽车大脑”,随着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芯片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一辆新型电动汽车通常需要1000颗以上的芯片。
去年10月,东风公司与中国信科两大央企携手,由东风技术中心和武汉飞思灵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车规级芯片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通过芯片端和应用端的优势互补,联合打造车规级芯片的技术生态,共同对芯片全产业链进行优化布局。“东风技术中心将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不断推动构建汽车芯片生态链,与飞思灵共同打造高可靠性的汽车芯片产品,以及更加安全智能的汽车应用体验。”东风技术中心副主任宋景良说,“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攻克汽车芯片,央企在行动,民企也在行动。总部位于车谷的芯擎科技能完整提供从传统汽车电子架构到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架构中的全部核心处理器芯片,包括“智能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车载中央处理器芯片”3条产品线,覆盖了完整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掌握7纳米车规制程工艺,可以提供生态完整的解决方案,快速实现产品的市场化应用。“去年底发布的国内首款7纳米高端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打破国外供应商在这一市场的垄断地位,实现国产芯片在汽车高端智能座舱领域的首次突破。”芯擎科技董事长沈子瑜说。
落户车谷四年时间成长为“独角兽”的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专注研发汽车芯片的高科技企业,每年30%收入用于研发,研发出四大系列、多款核心产品,该公司正在研发的第四代车载芯片将于今年实现商业化。
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
6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车谷
在今年3月举行的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住建部有关领导透露,目前已经有16个城市入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其中,武汉是首批6个城市之一,主要在武汉经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