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中国航天第三极”,武汉航天产业规模力达千亿元级

发布时间:2022-03-18阅读:560

3月16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我市航天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锚定‘中国航天第三极’发展目标”,聚焦主导产业,拓展延伸基础产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航天产业发展先行区和商业航天产业基地”。

2021年5月13日,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投产。
  航天产业是我市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市“965”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要求,到2025年,打造“航天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航天地面设备及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带动全市航天产业规模达到千亿元级;到2030年,形成主导引领、基础夯实、配套完善的新型航天产业生态,深度参与全球商业航天发展。

《意见》分为发展目标、空间布局、支持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强化保障体系五部分。其中,提出围绕“星、芯、网、端”等领域,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等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支持企业以“揭榜挂帅”方式承担市级科技重大专项,鼓励企业牵头承担航天领域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

《意见》提出,围绕“一核两区多园”功能定位,按照“统筹推进、特色集聚、重点突破、协同创新”的思路,推动我市航天产业发展。“一核”,即: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两区”,即:支持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打造“先进制造集聚区”,支持东湖高新区建设“创新应用集聚区”;“多园”,即:支持武汉经开区、江岸区、黄陂区等区发挥本地基础优势,建设若干“航天+”示范产业园。

与此同时,武汉将加大对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针对龙头企业引领的重要配套企业项目,在项目落地、人才落户、总部用地、职工住房、基础设施配套等需求上依法依规给予“全方位、个性化、清单式”支持。

此外,鼓励龙头企业提高航天产业本地配套率,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其中,对于本地配套率10%以上的高轨卫星、低轨卫星以及空间飞行器,按照不超过项目实际投入的10%分别给予最高1500万元资金支持;对于本地配套率30%以上的,按照不超过项目实际投入的20%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