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正在走向“我喜欢”

发布时间:2025-09-15阅读:257

去演唱会不只是为了听歌,还为了感受万人合唱的氛围;围炉煮茶不只是为了喝茶,还为了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慢时光;运动健身不只是为了锻炼身体,还为了在呼吸中释放压力;收集盲盒手办、抱着毛绒玩具不只是为了颜值和可爱,还为了情感寄托、治愈心灵……当消费从“吃饱穿暖”到“吃好穿美”,从功能满足到情绪价值,这届年轻人正在用消费重新定义幸福,悦己消费已然成为当下流行的消费趋势之一。

当前人们的消费理念和行为习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调查数据显示,64%的消费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费,并且年轻消费者对精神消费的重视程度更高。过去的传统消费大多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的实物消费,主要关注的是商品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在消费决策时,更加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寻求他人的关注和个体的社会认同。如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花钱消费,早就不只是买件东西那么简单,而是买一份让自己开心的“小确幸”,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消费者的“自我意识”越来越鲜明,消费时更注重商品的附加价值和情感体验,更偏好实用型、小而美、品质化的悦己消费。说到底,悦己消费寻求的是自我定义与自我认同,进而实现身心愉悦。

悦己消费为什么兴起?首先是需求升级。从心理学角度看,当基础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悦己消费正是满足高层次需求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时间解放。202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9.57万元,假期制度不断优化,时间成为自我实现的媒介。年轻人通过这些自由时间开展观演、露营、滑雪、徒步、旅行等消费活动,拓展“人的发展的空间”。再次是人口结构变化。很多人通过悦己消费与自己对话,获得幸福感和自我认同感。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场一个人的电影、一人食餐厅吃一顿大餐,个体在悦己消费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最后是直播营销策略。网红博主在网络平台进行悦己专场直播,推出“悦己礼盒”,主打产品的“情绪价值”。比如在推荐露营装备时,博主们不仅强调装备质量好,更是在营造氛围感上做足文章。直播间的背景不再是产品参数表,而是野餐烧烤、亲近大自然的场景。商家不只卖产品,更是兜售生活方式,引导消费者进入“拥有产品后的使用场景”,给消费者以想象空间,使其提前感受愉悦。

在悦己消费的浪潮里,有人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栖息地,但也有人透支钱包,舍本逐末地追求与自身经济能力不相匹配的消费,从而引发冲动消费、攀比消费、放纵消费,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

如何找到“满足感性”和“保持理性”之间的平衡点,是我们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警惕“伪悦己”。在每次消费之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真的需要这个东西吗?”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为自己真正喜欢且在自己承受能力范围内的事物买单,而不是看到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被别人的消费观影响从而丧失发现美、辨别美、欣赏美的能力。

要建立消费与自我成长的关联。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从追求消费的“快感”转变为追求自我“成就感”,购买一些耐用消费品,投资一些开阔眼界的课程,把消费变成自己成长的“养分”;对于行业和社会来说,既要持续加大对消费活动全链条的监管力度,也要建立更有效的投诉和预警机制,为消费者预防风险、依法维权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