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武汉有好“彩”头!都是拼出来的
七月盛夏到了,
快抬头,
天空中满是“武汉蓝”!
其实不只是天空,放眼望去,
不同颜色的桥梁、
花卉在主干道旁热烈绽放……
这座城市
正拼出越来越多好“彩”头。
↓↓↓
7月2日,
武汉正在建设的第13座长江大桥
——汉南长江大桥
北岸锚碇沉井基础首次下沉到位。
现场施工人员充满期待:
“按照规划,
这将是一座蓝色的大桥,
栏杆是深邃的蓝,
拉索是轻盈的蓝。”
城市环线和快速路高架
是城市道路绿化难点之一。
攻克高架桥上种月季的技术难题后,
武汉通过调色
不断打造和优化“空中花廊”,
道路高架成了市民
津津乐道的月季花路。
全市道路月季种植量
目前已达160余万株。
二环线上江汉段的西子烟雨、
硚口段和汉阳段的中国红等,
各显特色,各显其美。
武汉三阳路地铁站A口外,
樱花气球打卡墙
以其独特的粉萌风格
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
“五一”假期还有游客
拖着行李箱前来拍照。
社交媒体上有网友热评:
“武汉把浪漫写进了城市基因!”
作为武汉唯一设置电动车
专用道的双层公路跨江大桥,
杨泗港长江大桥
不仅是城市交通动脉,
更是美学地标。
“金秋黄”的桥身
与湛蓝天空交相辉映,
如油画一般的配色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
让人心旷神怡。
鹦鹉洲长江大桥的“国际橘”
与杨泗港长江大桥的“金秋黄”
形成鲜明对比,
在蓝天碧水间格外醒目。
中铁大桥院桥梁工程师张成东说,
这种色彩设计是经过严格论证的。
长江武汉段已形成
“一桥一色”的特色景观带。
沙湖公园、汤湖公园、东湖荷园……
荷花悄然绽放。
近年来,
致力于打造“湿地花城”的武汉
不断新建和优化公园的赏荷点,
为市民“夏赏荷”提供绿色福祉。
据市园林和林业局公园管理处
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市有61座公园可赏荷。
东湖绿道三期的骑行道,
分别用珞珈蓝和珞珈绿
两色沥青铺就,
配色均为武汉大学提供。
平湖珞樱景点的琉璃瓦,
也采用了与武大建筑屋顶
风格同款的琉璃瓦。
经常在东湖绿道三期骑行的
骑友姚先生满口称赞:
“这配色,
很符合书香道的定位。”
武九铁路北环线旧址上
6座各具特色的栈桥
串联起武昌生态文化长廊,
绿、红、蓝、黄四色
规则排列的园林路“彩虹桥”,
是武汉第一座室外彩虹玻璃桥。
这里不仅是
周围居民休闲好去处,
还吸引了不少网友打卡。
多彩武汉
不是什么颜色都会用。
为保障黄鹤楼建筑的
纯粹性与视觉主导力,
武汉市对黄鹤楼周边建筑
实施了严格而精细的色彩管控,
新建、改建建筑
禁用艳红、亮蓝、荧光色等
高饱和、高明度色彩,
主基调限定为青灰色、米白色等
低彩度的“传统建构色系”。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赵凯认为,
“城市认真对待颜色,
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体现。”
色彩融入生活,
就成了市民幸福感的“添加剂”。
武汉拼出来的好“彩”头,
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