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湖冷链开仓建成中部交易枢纽,冷链食品48小时从武汉达全球
5月18日上午,位于黄陂区滠口街道的玉湖冷链(武汉)交易中心两座首仓开仓。随着仓库卷闸门缓缓打开,满载进口食品的大型冷藏货车将车尾精准倒进门内,美国牛膝骨、巴西牛肉、欧洲猪肉、以及国产的鸡鸭肉被直接送至零下18度的“超级冰箱”。
玉湖冷链武汉项目冷库区共有8座冷库,总库容约21.4万吨,配备智能温控系统,最大程度实现食品冷链不断链。本次启用的D1、D2冷库为单层高标库,库容各7000吨,库高13.3米,配备全温控穿堂及26个智能化垛口。首日入库货物约3000吨,主要为阿根廷、巴西、美国的进口牛肉以及国产禽类、海鲜、水产等产品。园区剩余冷库将按计划分阶段完成制冷调试并陆续投入使用,预计整体园区将于下半年全面投运。目前,已有超300家国内外冷链食品贸易商、经销商、代理商、加工商,以及物流企业、相关配套企业正式签约。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冻品交易量100万吨,年交易额约200亿元。
“企业将货品储存在冷库中,利用武汉‘铁水公空’立体物流和玉湖冷链交易服务,实现国内外冷链食品高效流通。”玉湖冷链武汉公司总经理王雪介绍。
王雪介绍,相比传统的物流仓储体系,玉湖冷链武汉项目能够降低25%的整体成本,通过全国布局的国际高标数智化交易中心和线上交易线下交付一体化(OMO)服务模式,实现高效履约。
在2号仓,荆楚食品有限公司已经陆续将上千吨货品填满仓库。“过去企业的主要使用空运和公路运输,如今货仓旁边就是滠口火车站,周边还有阳逻港。国内货品可以通过中欧班列出口乌克兰、俄罗斯,进口货物则从海上直达阳逻港。”企业总经理、楚天冷冻食品行业协会会长王将离介绍,“交易中心的集采功能帮企业省下许多找货源、卖货的精力,综合下来每年节省上亿元的成本费用。”
今年下半年,玉湖冷链(武汉)交易中心将实现全面投运。截至目前,玉湖冷链投运及在建8大交易园区均为各地省级重点项目,总冷库库容超150万吨,总建筑面积超过260万平方米,辐射8亿人口,拥有中国最大在建冷链项目群,其中,广州、成都园区已投运。
“玉湖冷链武汉园区正在建设成为国际冷链食品中部交易枢纽,目标是打造成为全球冷链产品一级市场,集加工、交易、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数智化冷链交易中心,与广州、成都共同形成年吞吐500万吨的冷链三角矩阵。”王雪说。
武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玉湖冷链(武汉)交易中心作为商务部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建设试点项目,通过创新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交易服务模式和智能化管理体系,显著提升了区域应急保供能力与民生服务韧性。项目通过整合冷链物流资源、优化供应链效率,有效保障了生鲜食品等生活物资的稳定供应,为市民日常消费需求和特殊时期物资储备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