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湖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 单月增速创新高

发布时间:2023-12-04阅读:448

1至10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10月当月增长6.6%,单月和累计增速继续创新高。12月2日,在全省应急产业技改经验交流暨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省经信厅介绍,前10月,湖北工业经济呈现了进中提质、持续回升的良好态势。

工业生产稳步回升。从区域看,1至10月,全省17个市州中12个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市州增速较1至9月回升;31个工业大县中,21个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县(市、区)保持两位数增长,17个县(市、区)增速较1至9月回升,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

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0月当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5%,高于全国11.8个百分点。41个行业中,20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个行业较1至9月由亏损转为增长。10月份,我省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0%,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市场预期总体保持乐观。

重点行业支撑有力。有色、化工、电气机械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钢铁、汽车、电子信息等回升向好。1至10月,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年内首次累计实现正增长;钢铁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增速创今年新高;10月,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面板企业持续发力,消费电子复苏明显。(吴文娟、刘钰杨)

相关报道:

加速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融合化转型

湖北驰骋安全应急产业“新蓝海”

工件进入电泳线后,在槽内的液体中上下摆动,像游泳一样,充分接触液体……在随州市曾都区经济开发区程力新厂,今年建成投产的全国最大的专用车共享电泳涂装线,让产品更具附着力,大大提升产品质量。

这条年产能达15万吨的专用车共享电泳涂装线,带动随州专用车行业防锈处理技术从酸洗磷化工艺到电泳技术的全面升级,填补产业链上的空白环节,为专汽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赋能。

安全应急产业,作为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中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应急产业企业达到337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57家,2022年完成产值2109亿元。

12月2日,全省应急产业技改经验交流现场会聚焦随州,看产业向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融合化转型。

技改赋能,挺进新赛道

防锈处理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在电泳技术出现前,行业内普遍使用的是酸洗磷化工艺,产品使用寿命相对较短,不利于保护环境。

程力集团电泳车间2022年4月破土动工,总投资1.3亿元,车间长168米,宽27米,可完成长9米、宽3米、高3米、重5吨工件的电泳涂装作业。

“电泳漆属水溶性涂料,无孔不入,防腐处理无死角,产品可以多用10年。”程力集团相关人士介绍。

求新求变,随州应急产业向着新能源化、智能化挺进。

在湖北新楚风,一款外观颇具科幻感的49吨氢燃料干线物流重卡将于12月中旬正式发布。这款车集新能动力、线控底盘、自动驾驶、智享座舱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不久前,该车的demo样车一经亮相,便成为行业关注热点。

在天一智能公司,高端智能自动化应急装备产业化技改项目加快推进,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自动化设备、可编程控制器等各类产品700万余套。

应急产业是随州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该市先后荣获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等11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今年以来,随州实施技改项目47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5个,专汽产业新能源化、智能化初见成效。

技改赋能,创新驱动,随州应急产业“高精尖”产品不断涌现。目前,随州应急产业汇聚55家专精特新企业,油罐车、城市环卫车、化工防腐液体车等7大类产品全国销量第一,8家企业参与14个国家标准制定。

集群发展,打造四类产业基地

大型灭火、水上救援的AG600水陆两栖飞机,高德红外热像自动搜索测温系统、立得空间移动测量系统以及光谷北斗地面沉降监测系统、边坡和矿山安全监测系统、桥梁安全预警监测系统等产品……

一批国内领先的尖端技术和产品相继涌现。我省发挥华科大、武汉理工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势,搭建湖北省应急产业研究院、随州专用车研究院等一批应急技术创新研发平台,注重科技创新,打造核心优势。

随州市做足“一辆车、一块布、一袋面”文章,形成了以应急专用车、应急新材料、应急食品等为核心的发展格局;咸宁市在消防器材与装备、防火材料等方面优势突出;仙桃市医用防护品坚持全产业链发展,疫情期间贡献了全省80%、全国40%的防护物资;曾都区入选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园区,随州经开区、赤壁高新园区、十堰经开区、仙桃高新区等入选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聚焦安全应急防护、安全监测预警、安全应急装备、安全应急服务四大领域产业链,一批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茁壮成长,我省已成为全国应急产业重要基地。

省经信厅介绍,将突出集群发展,着力打造四类产业基地,围绕应急装备、空间信息、应急通信、北斗导航、消防安全、医疗防护、应急服务等七大优势领域,推进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应急救援与消防处置装备基地、应急专用车及交通工程装备基地、应急监测预警产品基地、应急预防防护产品基地等四类安全应急产业基地建设,争取国家在湖北建设全国应急产业战略基地,引领带动全省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突出开放协作,着力提升战略保障能力。加快建设安全应急产品储备综合信息平台,争取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区域性物资储备基地;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与长三角等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较好区域协作;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合作,扩大产品、技术和装备出口。(吴文娟、刘钰杨、周志清)

碳配额变成钱 购买绿电再抵碳

湖北在全国率先打通电—碳—金融三市场

企业抵押碳配额,可获得低息贷款,有了资金再购买绿色电力,这些绿电反过来又可抵扣碳排放。这样的奇妙低碳循环,刚刚在湖北实现。12月2日从国网湖北电力获悉,全国首次电—碳—金融三市场全流程联通在湖北完成,这将进一步助力湖北实现“双碳”目标。

12月1日,位于黄石的超颖电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来到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提交了绿电抵扣申请并获得通过。今年,该企业抵押碳配额享受到了2300万元的低息贷款,购买了420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在碳市场,这些绿电将抵扣30043吨碳。公司公用设备部副经理刘明介绍,过去几年公司先后3次在碳市场花费26万元购买碳配额用于碳排放履约,绿电在碳市场抵扣后,每年最多可为公司减少碳排放履约支出30万元。

绿电交易凭证,既是企业在国内碳排放核查的重要依据,也是出口产品获得碳关税减免的重要依据。去年3月,国网湖北电力在全国率先推动电力市场与碳市场达成了战略合作,为推动电、碳市场融合发展迈出关键第一步。今年以来,为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国网湖北电力面向全省企业开展调查研究。

“在调研中,有1102家企业提出了绿电购买需求,说明湖北绿电消费需求旺盛。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绿电一定程度上会抬高企业的用能成本,企业迫切希望找到能兼顾绿色与经济的出路。”湖北电力交易中心董事长詹智民介绍。

为服务市场主体诉求,国网湖北电力在现有政策制度框架体系下积极开展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研究碳市场和金融市场相关政策,兼顾各方利益,提出了“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的绿电交易服务方案。企业每使用1兆瓦时绿电,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15.3千克,按照当前碳价折算,约合人民币30.59元。企业购买绿电除满足出口需求外,可直接减少碳排放履约支出。金融机构以碳排放权作为质押物,向企业发放了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形成了碳排放权价值的变现,为企业造血。

詹智民表示,此次“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交易是一次跨行业的创新,目前已成功进行了一次试点。今后,将继续推动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为企业做好全方位服务,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共同助力湖北的绿色崛起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