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链主”打头阵 闯出武汉创新竞争优势

发布时间:2023-09-11阅读:443

9月8日,武汉第二届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长江传媒大厦长江演播中心举办。知名专家、企业家齐聚一堂,以“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题展开讨论。

圆桌对话环节,“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如何‘蜂聚’发展”这一议题引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杨治,武汉市工商联副主席、V+合伙人大厦董事长余亦龙,武汉华通数码董事长谢智雄等嘉宾激烈探讨。

“信息时代新的区域优势竞争正在展开,创新已成为终极力量的PK”“城市从比较优势上升到竞争优势,需要持续创新型的企业”……

本次论坛由市委统战部指导,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武汉市工商联、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近百家在汉央企、国企、民营高科技企业代表来到现场。论坛现场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和企业理事会。

创新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唯一选择

武汉社科院院长樊志宏首先抛出自己的“金砖”,他认为武汉需跳出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理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依靠的是比较优势,创新驱动打造的是竞争优势。”杨治说,例如广东、杭州发布的民企百强排行,排名前十的企业都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竞争优势。

余亦龙认为,武汉的城市建设、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这些比较优势。

“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高校资源丰富形成的比较优势,是很多城市无法比拟的。但高铁时代和信息时代发展,武汉在保持区位比较优势同时,要向竞争优势进阶,而创新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唯一选择。”樊志宏说,“比较优势只能解决一时,竞争优势解决的是终极发展问题,要重点抓。”

竞争优势强的地方,企业创新能力强

“创新强的地方一定存在高强度竞争,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创新,逼得企业去改变。如果一个城市的竞争水平不高,它创新水平一定不强。”杨治说。

谢智雄表示赞同:“回看自己的创新经历,一直是被市场逼着往前走。”2000年初腾讯、阿里刚成立不久,互联网游戏尚处于混沌诞生时期。迫于生存,学通信的他被逼着去开荒,服务运营一款当红游戏,没想到随后的火爆让他迅速赚得第一桶金。

“当时形成了一直服务游戏的固定思维,我们没有及时创新,后面没能参与到电商和社交领域市场分一杯羹。”谢智雄说。

20多年来,他一直在互联网通信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厮杀”。“不创新没法生存。例如现在,我们通过创新技术在武汉建立了华中区网络带宽最大的IDC机房,解决了互联网大厂运营商带宽延时率高的痛点,打开了新市场。”谢智雄说。

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

嘉宾们在论坛中不约而同地表达,武汉未来的原始创新、“无人区”创新充满希望。

谢智雄透露,自己正瞄准新“无人区”,尝试将游戏和数学相结合,以3D视觉互动表现形式给4至16岁青少年讲解题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杨治认为,由于历史原因,武汉的经济结构中,国有经济比重较高。武汉要打造科技产业蜂聚集群,就要发挥国有产业链链主的作用。

“武汉市的创新模式体现在以大型国企所创造的市场需求牵引而带动的包括建筑、物流行业的各种机会。应该因地制宜地结合武汉本地情况,以需求拉动,加上创新推动,一起共同发展武汉的创新。这也是将武汉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的路径之一。”杨治说。

余亦龙说:“政府对企业持之以恒的支持就是创新文化。高投入的创新不能马上见成效,政府保持长期定力去支持他们,是企业家敢于进入不确定性竞争的底气。”

“在原始创新、‘无人区’创新这些不确定性环境中,希望大家能更多地去关注竞争优势的打造,帮助企业去赢得竞争优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功能。”樊志宏总结。

武汉科技创新势头正旺

“武汉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科创城市之一,发展势头正旺。”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大都市治理中心特聘研究员刘文富以《对标“科创金字塔”培育高能级载体,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题作演讲。

在他看来,不同的科创载体能孕育不同的创新模式。“例如硅谷模式,是以大学为主要载体,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结合;而硅巷模式,则是把硅谷精神引入大街小巷,通过城市更新促进产业创新。”刘文富说,“这些正日益成为区域科技生态的新趋势。”

创新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他举了一个例子,“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采用了全新的“前店后厂”开放式生产模式。这种模式既没有“绿灯”先例,也没有“红灯”禁止,相关部门敢“跨前一步”,成为大胆的“吃螃蟹者”。“一切皆可为。”刘文富说。

数据显示,《2022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武汉排名第5;在《自然》杂志2022年全球城市科研指数排名中,武汉位列中国第5、全球第11名。

“还有一些有趣的统计,例如对比海外咖啡品牌和‘瑞幸’的门店数量,可以看出市民对国产品牌的支持;‘烧烤店数量’和‘快递业务数量’居前列,说明武汉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创新潜力无限。”刘文富表示,武汉是重庆、成都、武汉、南京即长江沿线四大科创城市中的领头羊。

学了就要干。“不能夜里想了千条路,早起依然卖豆腐。”刘文富说,“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在于信心,要激发和保护好他们的创新精神。”

专精特新企业是武汉的一大优势

“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武汉一大优势。”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中国新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罗知拿数据说话。

近年来,武汉不断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2022年,武汉有158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幅在全国城市中排第一,成绩亮眼。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近年来,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发力,成为强链补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力量。

以拥有全球半数以上隐形冠军企业的德国为例。“德国‘知识创造和溢出体系—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机制,能大大降低中小企业创新成本,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她说。

“技术人才也不可或缺,”罗知建议,“创新体系也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生产工艺。”

在中国品牌向上之路上创新和突破

“在中国品牌的向上之路上,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唯有持之以恒的创新和突破。”猛士科技首席执行官曹东杰作为企业家代表发言时表示,将以自身的创新发展实践,推动更多汽车产业先进技术与创新成果落地武汉。

作为诞生于武汉这片创新沃土之上的汽车科技企业,猛士科技掌握豪华电动越野关键核心技术,已累计申请450多项发明专利,其中4项原创技术,10项国内首发技术。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猛士科技‘无畏·征服’的品牌主张契合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曹东杰说,“未来,我们将向更高技术标准和水平迈进,走出富有猛士特色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