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后补贴时代” 中国新能源汽车积厚成势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3-02-09阅读:491

根据去年初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这意味着此后上牌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

2010年,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我国正式开始了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之路。

根据公开数据粗略计算,13年间,新能源汽车累计补贴超过2000亿元。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的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攀升:从2009年的5294辆增长到2022年的688.7万辆,产销量近8年连续保持全球第一。

告别“补贴时代”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将如何发展?能否再续辉煌?

■ 行业已充分市场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历史舞台,2023年以来,多家车企收紧优惠幅度,并发布涨价通知,有些涨幅超万元。

分析人士评价,尽管取消补贴短期内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压力,但长期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已积厚成势,难以阻挡。

数据显示,近年来,补贴在车企新能源收入中的占比已下降至5%~15%。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已显著降低。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供应链研究与合作中心主任高翔看来,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愈发成熟完善,行业发展已经从政策驱动切换为市场驱动。在此背景下,作为“非市场”因素的补贴彻底退出,既是顺应变化的当然之举,也是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 车企需尽快找到转型之路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新能源赛道告别补贴切换至市场导向后,竞争格局也将悄然从拼营销、拼人设这些软实力,进化到拼成本控制、拼技术储备、拼研发投入等硬实力的阶段。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资源会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只有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稳步发展的企业才能扛住这波浪潮。

此外,进入到零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对成本会更加敏感,而规模更大的企业往往会在降成本方面占有先天优势,这也要求车企在“做强”的同时还要“做大”。

回首过去13年,我国汽车工业独辟蹊径,走上了以纯电动为主体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从整车到供应链、从技术开发到市场拓展、从关键零部件到营销模式,都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

“当行业发展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车企必须要适应这一转变。”高翔强调,未来,车企必须要加大创新力度,着力提升新能源车型的科技感、创新感、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还要努力形成规模化效应,把成本降下来。

■ 着力缓解里程焦虑

取消补贴后,相较于传统汽油车,新能源汽车在购车成本方面的劣势更加明显。因此其性能,特别是续航能力,将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键。

电池性能,是决定续航里程的核心,这也是中国新能源车在技术方面具有的最大优势之一。得益于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研发上的前瞻性和创造性,我国从2001年起,就确立了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为“三纵”,电池、电机、电控为“三横”的“三纵三横”总体研发布局,历经多年攻关,成绩斐然。特别是在动力电池技术方面,优势较为明显。

就当下而言,解决里程焦虑,还需要依赖充电设施的大量布设。“只有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消费者,才能真正推动市场良性循环。”高翔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