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南方董事长项明武: 用创新之火淬炼“中国钢铁力量”

发布时间:2022-12-11阅读:760

“60年历史的钢厂,向智能比心。在沸腾的时代,智为金。”

中冶南方建设的高新大道

近期播出的纪录片《大国建造》第二季,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南方”)建设的新钢硅钢项目亮相其中。

项目建成的智控中心里,大屏上实时跳动的生产数据,见证着钢铁工业的智慧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近日,中冶南方董事长项明武接受长江日报《在场》栏目采访时说,中冶南方已形成全球领先的工艺装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体系,自觉承担起推动中国钢铁工业工艺及装备技术进步的国家责任,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点燃科技创新之火,淬炼“中国钢铁力量”。

拿下“钢铁之心”

9月15日,中冶南方与宁波钢铁联合发布“智慧高炉解决方案”,传统“经验炼铁”转型“智慧炼铁”。

这是中冶南方发力钢铁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

但在10多年前,“我们能建大型钢厂,核心设备却都要靠国外进口。”这让项明武下定决心:拿下这些“钢铁之心”。

从工艺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冷轧业务入手,中冶南方建成了国内首条自主设计、制造、开发的酸洗轧机联合生产线——鞍钢新轧冷轧2号生产线,实现了大型设备和控制软件的国产化。

以钢为基,中冶南方建设了世界最大高炉、中国最大转炉、国内首条ESP生产线、世界最大不锈钢连续生产机组……在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的硅钢领域,打破了日本对我国冷轧硅钢生产技术和装备的垄断。

如今,再建设一座千万吨级的大型钢厂,“核心技术和设备都会是我们自己的,原本要花大几十亿建成的高端冷轧生产线,只需要不到一半的钱。”

“钢铁不是传统与污染的代名词。”面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中冶南方实现第五代超临界煤气发电技术应用的重大突破,牢牢占据世界领先水平;混酸再生技术实现资源高效回收,全球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建成全球首个数智孪生料场,打破高炉生产管理的“黑匣子”。

以世界光谷为原点,在钢铁工程技术领域打破封锁、一路领跑的中冶南方,正走向世界舞台的高光。

2020年,中冶南方中标俄罗斯最大硅钢生产厂的全球招标,一举打破了欧洲企业对俄罗斯高端钢铁市场的垄断。

越南和发榕桔综合钢厂、印度尼西亚德信350万吨钢铁基地、印度克罗美尼不锈钢总承包、塞尔维亚的河钢塞钢2250mm热连轧新建3#步进梁式加热炉……沿着“一带一路”的脚步,中冶南方正持续输出“中国钢铁力量”。

聚一流人才,做一流企业

“光谷应成为武汉都市圈的区域一体化催化剂、科技创新引擎,助力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在首届光谷企业家日到来之际,项明武为光谷建言。

“创新是光谷的基因。”他认为,光谷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驱动,“引进一流的人才,关键是要引进一批一流的研究机构和企业”。

人才驱动,同样是中冶南方的创新源动力。

作为科技型国有企业的领头人,项明武深知,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聚集一流的人才,我们才会是一流的企业”。

近年来,中冶南方建设园林式园区,设引才基金,开创“两级豪华导师”,建立专项机制,打出了环境、薪资、成长的引才育才“组合拳”。

众人拾柴,科技创新的火焰越烧越高。目前,中冶南方的人才队伍囊括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4人、国家级专家31人、省部级专家16人、市区级专家51人,成立了技术研究院,搭建起国家级、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7个,收获近4000项专利成果。

人才与创新的持续赋能,让中冶南方拓展出新的增长极——城市基础设施、能源环保,与钢铁工程一起成为拉动未来发展的“三驾马车”。

得益于新业务,项明武自豪地说,“光谷的建设有我们在场!”

建设高新大道,打造出一条“长寿道路”与“智慧大道”;牵头设计光谷中心城,描绘出五网融合的光谷“心”蓝图;承接整治光谷未来城生态发展轴玉龙河,打造出“翠山嵌水,碧水穿城”山水体系。

走出光谷,全国首个综合管廊项目、全国最大的地下空间设计、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世界单厂规模最大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中冶南方正成为美好城市、绿色生活的书写者。

“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的工程公司!”面向未来,项明武给中冶南方定下了目标。仅在营收指标上,下一个五年,中冶南方将从300亿向着500亿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