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领先!利用三维激光为桥隧“体检” 武汉有群年轻党员“夜行侠”守护全市地铁安全

发布时间:2022-12-08阅读:564

12月4日,走进武汉长江公铁隧道运维中控室,长江日报记者看到,4米高的大屏幕上显示着373路摄像头拍摄的实时影像,完整记录每台车驶入、驶出隧道的全过程。一支平均年龄30岁的年轻党员队伍,守护着“万里长江公铁第一隧”。

供电组两名党员在武汉长江公铁隧道武昌工作井高压室巡检

武汉地铁桥隧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万勇介绍,目前,武汉地铁运营里程达435公里,穿越长江和汉江,串联两江四岸,地铁已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我们主要负责武汉长江公铁隧道运营管理、维修养护和安全保障,以及435公里地铁线网土建工程的维保、安全监测、应急处置等工作。”

武汉长江公铁隧道是我国首条公路、地铁合建隧道,建设期间因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施工难题,被誉为超级工程。“建设难度是世界级,必须建设起一支过硬的维保团队,才能确保隧道安全运行。”万勇说,桥隧公司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锻造了一支组织性极高、战斗力极强的维保铁军。自2018年10月1日长江公铁隧道通车运营以来,车流量平均逐年递增52%,已经安全运营1524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作为地铁运营保障单位,我们这支队伍必须时刻处于‘战时状态’。”万勇说,以党建引领战斗力,建立覆盖地铁线网的快速应急抢险圈,安全守护长江公铁隧道,同时积极创新,使武汉地铁土建维保的科技含量走在全国前列。

11月29日凌晨,寒潮天气来临之前,长江公铁隧道举行融雪防冻应急处置演练,和以往相比,整体响应速度提高了约10%。支部党员、运营管理部工程师徐捷介绍,针对低温雨雪大风天气,他们会提前一周准备,特别加强道口巡查,在每个道口投放应急物资、增加值班人员,其他人员24小时待命,确保隧道交通不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影响。他自豪地说:“去年全市桥梁隧道相关考核中,我们在隧道类排名第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支部党员、工程管理部副经理高晓斐说,桥隧公司的另一项工作职责是负责武汉地铁运营线路的土建结构维保工作,就像是地铁的“体检医生”,负责监测武汉地铁所有隧道、桥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渗漏、变形、裂缝、沉降等病害,及时发现并随时维修。

“为了提升效率,我们建立智能维保平台,土建结构的一个病害从发现、报送、复查、维修到验收,形成一个闭环,有数据可查,形成数据库。”高晓斐说。

“我们目前负责282个车站、435公里‘隧道+桥梁’、长江公铁隧道的土建结构维保,随着线路不断增加,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巡检效率。”高晓斐介绍,通过与科研机构、设备公司一起合作,研发项目“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开发及在地铁安全测量中的应用”,不仅在武汉地铁率先使用,还被应用于全国其他城市地铁。

支部党员、应急管理部职工秦汉圣介绍,他所在的部门主要负责全线网运营线路土建结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目前已经组建了两支应急抢险队伍,正朝着“智慧应急”发展。“传统的应急救援模式主要依靠人,现在更注意科技手段。”秦汉圣说,目前桥隧公司配备的一辆现场指挥车可在短距离范围内组建信号网,即使灾情现场没有通信信号,也可以实时把隧道情况传输至后台指挥中心,让专家第一时间了解现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