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规上工业“战新”产业营收首破万亿

发布时间:2022-06-04阅读:867

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烽火科技集团园区。

5月12日,武汉创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在测试便携式灭菌除螨机器人的芯片主板。 

TCL华星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扩产项目主厂房鸟瞰。

4月28日,岚图梦想家在武汉“车谷”下线,填补国内高端新能源MPV市场空白。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23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

5月27日,位于武汉经开区的路特斯武汉基地已进入试生产。这是全球首个采用全工序3D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工厂,将于四季度正式投产,打造全球顶尖的超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新能源汽车,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湖北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的主攻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简称“战新”产业)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多次强调要注重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产业、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经济运行情况时提出“四个切实”重要指示,明确要求湖北“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5年来,湖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2018-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由7553亿元增加至10964.3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由11.4%升至21.8%,新能源汽车、光芯屏端网、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日渐成势。

“倍增计划”交出高分答卷

5月11日,“2022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对接会”在武汉经开区举行,全国汽车产业巨擘云集“车谷”,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共话合作。8天后,“2022年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光电子信息专场暨光谷青桐汇”在东湖高新区举办,21个光电子信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光谷”成功签约。

中国光谷,因光而兴,聚光成谷,“光芯屏端网”成为湖北产业新名片;中国车谷,蓄势腾飞,华丽蝶变,湖北新一代汽车“提速快跑”的新赛道愈发清晰。5年来,“双谷”背后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成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截至2021年底,光谷“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达6000亿元,加速向万亿级规模冲刺,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光电子产业竞争的主力军;2021年,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5万辆,同比增长496%,完成产值106.7亿元,同比增长556%,今年1-4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近3万辆,为去年全年的近一半。

“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让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引擎。”省经信厅厅长刘海军表示。

据介绍,5年来,湖北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转换新旧动能,交出一份单项强、总分高的“大考”成绩单——

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聚焦工业“五基”(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工业软件和质量技术基础)等领域开展协同攻关,全球首款128层闪存芯片研发成功,800G超高速硅光芯片单通道速率世界领先,遥感、地理信息、导航定位(3S)等技术水平全国一流;

优势产业加速壮大。新能源整车和动力电池巨头纷纷落户湖北,一批投资过百亿元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存储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与创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加快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晋级国家级;

“光芯屏端网”加速崛起。2021年,电子信息行业营业收入达到6928亿元,较2017年增长21.9%,产业规模占全国市场份额达到4.9%。

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由11.4%升至21.8%,引领规上工业产值迈上5万亿台阶,营业收入达4.92万亿元。

“关键变量”成“最大增量”

“作为省市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光谷时关于‘要摒弃幻想靠自己,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的殷殷嘱托。”5月29日,在省委“喜迎党代会 荆楚谱新篇”系列发布会第八场中,谈到如何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引擎,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冯立如是说。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科技创新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先手棋”和育先机、开新局的 “关键变量”,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5年来,湖北持续推进科创平台建设,组建光谷实验室、江夏实验室、珞珈实验室等10家湖北实验室,布局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创新策源动力。

创新增能,服务添能。湖北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及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出台《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三年行动方案》《制造业优质企业梯队培育方案》及“小进规”奖励、国家级试点示范奖补等政策措施,推动优质企业加快成长,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20%,较2017年提升13.1个百分点。2017年至今,共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5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7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8家。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7054家,其中营收过百亿的30家、过500亿的6家、过千亿的2家。

与此同时,我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构建数字“底座”,数字基建领跑中部、全国靠前。截至2021年底,全省建成5G基站7.24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13.6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7个;我省积极推进数据中心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在用机架数达11.3万架,居中部第一;60余家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在鄂设立总部或第二总部,其中百亿级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逾2000 家。2021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达2184.74亿元,约占中部地区的52%。全省累计上云工业企业4.02万家,企业上云率达39.4%。(肖丽琼)

数说

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8-2021年,湖北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由7553亿元增加至10964.3亿元,增加值年均增长15.9%,高于全部规上工业10.3个百分点,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由11.4%升至21.8%

2021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2%,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10.9%

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20%,较2017年提升13.1个百分点(数据来源:省经信厅)

专家点评

稳住湖北经济

基本盘的压舱石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结合。从信息技术到生物医药,从高端装备制造到新材料、新能源,我们欣喜地看到,近5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异军突起之势在湖北遍地开花。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勃兴不仅体现在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上。即使面对疫情冲击,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逆势上扬,规上工业“战新”产业营收首破万亿元大关,充分显示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韧性十足,成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支撑、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如果对照经济发展数据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更直接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成绩单贡献了亮眼的“分数”,证明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潜力巨大。更值得期待的是,湖北仍在“重仓”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必将成为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湖北经济将颜值更高、后劲更足、成色更好。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叶学平

典型案例

湖北双跨平台

“破零”

5月24日,工信部公布2022年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清单,湖北格创东智科技有限公司的东智工业应用智能平台入选。目前,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仅28家,格创东智实现了湖北在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中“零的突破”。

湖北格创东智,TCL战略孵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格创东智已对500家武汉市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成功为TCL华星、高德红外、中信科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标杆示范案例,沉淀工业模型近3万个、积累工业APP超1万个。“湖北、武汉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且非常重视制造业转型升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链的成熟度和发展潜力,也让湖北成为格创东智的首选。”格创东智CEO何军表示。

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1月,武汉已聚集“光芯屏端网”核心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500余家,武汉“光芯屏端网”核心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2020年产值约为2600亿元。在核心产业链基础上,相关产业链进一步在北斗、物联网、汽车电子、医疗电子、量子通信、柔性电子、光子芯片等新兴产业和配套产业领域快速拓展,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

作为湖北冲刺万亿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的“头雁”,武汉将从平台、人才、资金等多个方面持续给力,推动各类人才计划向产业倾斜,力争在“光芯屏端网”领域形成总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产业基金群,带动万亿社会投资。同时,支持重点企业上市,力争3年内“光芯屏端网”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