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圈内美景 共赏九城春意

发布时间:2022-02-21阅读:485

 茶圣故里园茶经楼。

 

三月阳春始,正是踏青打卡好光景。武汉城市圈内,令人沉醉的自然景致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交相辉映,形成“美好武汉城市圈、美丽中国”画面。在武汉城市圈的魅力画卷中,让我们去黄石看阳新采茶戏,感受鄂东南地区的故土记忆;去鄂州,在四十八蹬公园饱览春风春意;去黄冈,在“四最”山村里遍览“富春山居图”;去天门,在茶圣故里体验一场盛大的文旅融合风景秀……我们一定会体会到“九城就是一城”诗意栖居的美好。

■ 黄石

阳新采茶戏:古老幕阜山下独绽的山茶花

阳新地区,丘陵起伏,横亘绵延,多山富茶。每年阳春三月,嫩茶吐绿,姑娘们三五成群,上山采茶,茶林一片葱茏,采茶男女放歌于万绿丛中,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称为“采茶歌”。

“采茶歌是采茶戏最原始的音乐形态,有独唱、有对唱,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黄石市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主任、院长费丽霞介绍,“老艺人们将采茶歌、田间锣鼓以及当地民歌等结合在一起,再经过多代民间艺人不断努力与发展,久而久之便逐步形成了如今的阳新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以喜剧、闹剧为主,多为传奇题材和老百姓的生活故事。演出时歌、舞、戏相随,再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和乐观向上的人文风尚,至今已传承逾200年。每到逢年过节,或喜庆之时,村子里都会请上采茶戏班子来演出,一唱就是三天三夜,相当热闹。

2月5日,正月初五,屋边村。夜幕降临,家家户户高挂彩灯,村头巷尾敲锣打鼓,村民们吃完晚饭早早地守在祠堂,不少隔壁湾子的乡亲们也提前赶来,一同等待采茶戏开演。

甩着水袖,迈着矮子步,摇着扇子花。台上演员们你来我往,一唱一和,把观众们逗得捧腹大笑。

采茶戏陪伴了几代阳新人的成长,它们在此扎根,埋下游子对故土的思念,构成对家乡的记忆。时至今日,采茶戏仍保持着最朴素的风味和最古老的年味,只有热热闹闹地唱过戏,年的根才算植入这方土地。

在一代又一代戏曲人的努力下,阳新采茶戏在不断地变化和完善。2008年,阳新采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盛开在鄂东南地区一支独放的山茶花”。如今,阳新采茶戏不仅跨出了幕阜山,还走进上海世博会、登上了央视戏曲春晚。

阳新采茶戏这朵美丽的山茶花,正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中含苞待放。

 鄂州

太和镇陈太村:牌子锣龙灯让乡愁味道满满

乡村旅游如今成了鄂州市梁子湖区一张亮眼的名片,在太和镇陈太村,这里有牌子锣、玉连环和四十八蹬的美丽故事。

从城区驱车一小时来到陈太村,沿路山水美景相映成趣。

陈太村四十八蹬公园,当地牌子锣乐队70岁的陈国民和队员们正演奏牌子锣《金榜》,悠扬的喇叭声在秀丽的山水间回荡。“这声音比唢呐古老一些,很有特点。”陈国民说。

牌子锣演奏根据环境、气氛、时间长短即兴发挥,自由连缀、节奏多变、音色丰富。

“一套牌子锣乐器一般6种以上,牌子锣曲目繁多,在梁子湖周边很受欢迎。”陈国民介绍,牌子锣是流传在我国南方的以演奏曲牌为主的民间吹打乐,感染力非常强,普遍应用于婚丧嫁娶、祝寿贺喜等活动。2008年,陈太牌子锣被列为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青砖石与瓦砾铺就的道路蜿蜒通向山顶,山顶公园的另一侧,是一个古韵十足的民俗文化馆,馆内将陈太村特有的牌子锣、龙灯、楚剧等进行了全面展示。

陈太龙灯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与众不同的表演风格传承至今,令人赞叹不已。

“出发!”随着一声威严的号令,一红一金两尊龙头被拔起,跨出村落。

在四十八蹬公园山顶,村民正进行民俗舞龙表演。欢快的锣鼓敲起来,威武的长龙舞起来,巨龙紧跟戏珠上下翻飞,时而蜷起身子,龙头高高昂起;时而“对耍”,摇头摆尾,好似在茫茫大海中翻滚。

陈太村龙灯队队员左群介绍说:“咱这条龙九节,十个人舞动。九节寓意长长久久,十人寓意十全十美,舞龙给大伙带来了吉祥如意!”

拾级而上,一步一景观。在陈太村四十八蹬风景区,处处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232个阶梯的原貌带着时代的记忆,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乡愁味道,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目前,陈太村已建成“抗日纪念碑公园”“牌子锣、楚剧文化长廊”“陈太匠人巷”“四十八蹬公园”“家风家训园”等个性化乡村文化空间12个,全村150余人组成舞龙队、牌子锣队、曲艺队等,浓厚的文化气息已成为太和镇一张特色文化名片。

 黄冈

罗田燕窝湾村:绘就景融村境“富春山居图”

打糍粑、扯油面、磨豆腐、舞狮子;赏梅花、放风筝、骑骏马……2月16日下午,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茶梅小镇,两千余名游客沉浸式体验鄂东乡土民俗,赏田园美景,欢声笑语搅热小山村。

“回想10年前,春节一过我们就跑出去打工了,村里哪能见到人影哟。”53岁的村民罗巧云说,燕窝湾村过去穷、乱、差,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空心村。

2011年,律师徐志新返乡创业,同时担任燕窝湾村第一书记,通过村企共建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曾经的“厌人湾”变成如今闻名全国的乡村旅游点、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燕儿谷,还于2019年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穷困村变网红景,大批村民“燕归巢”,90后村支书黄晶就是其中一员。她一头干练的短发,自信的笑容,颇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燕儿谷的“几宗最”——

最活色生香。种植了100多万株茶梅,建成了国内最大的茶梅基地,还有梅花、海棠、桃花、荷花等,一年四季有花看。

最有乡愁。景区依山傍水而建,未拆除一处农房,绘就了村在景中、景融村境“富春山居图”。工匠学校里,聚集篾匠、木匠等数十名传统手艺人,“九佬十八匠”传承老手艺。

最田园。游客可体验拔萝卜、打板栗、摘葡萄、挖小香薯等农耕活动,还可以在山水间垂钓、骑骏马、开山地越野车、玩真人CS。目前在建百里森林康养步道和滑翔伞基地,建成后游客和村民们可跑马拉松、耍低空飞行。

最具教育意义。在建党100周年,燕窝湾村支部被党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村里的发展巨变,是党建的活教材。

“我们年游客量有35万左右,其中60%以上来自武汉及其周边城市。”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覃健说,燕儿谷正在申请加入武汉城市圈惠民文旅一卡通,“让更多的游客进村来。”

分拣、称重、打包、贴送货单……仓库里,罗巧云和同事们麻利地发货,将罗田天麻、麻城菊花、红安红苕、武穴山药等大别山里的优质农产品送出了村、送到城里人的餐桌上。

电商,这是燕儿谷人的“二次创业”。2020年,湖北顺丰“快递进村”首个网点落户燕儿谷。2021年,建成电商助农直播基地,同年11月,湖北省人大代表、燕窝湾村第一书记、燕儿谷创始人徐志新开始直播带货。截至目前,“谷哥”的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达700多万人次,销售单数达20万单,销售额1000多万元。

 天门

茶圣故里园:新晋4A景区吸引游客目光

“胡家花园闹中有静,保护修复得很好,值得参观游览;茶圣故里园紧扣陆羽文化,连通东西湖水系,集生态观光、人文景点于一体,跻身国家A级景区名副其实……”虎年春节,返乡过年的江汉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硕士龚文浩畅游天门,发朋友圈后,引来各地朋友点赞。

去年10月,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发文,公布天门茶圣故里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胡家花园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这是天门多向发力、打破旅游瓶颈取得的成果之一。

曾经,天门没有一家国家级A级旅游景区,旅游业发展在全省摆尾。

天门市拥有茶圣陆羽故里、石家河遗址两个稀缺资源,旅游市场该如何破题?

挖潜力,找特色。天门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内陆第一侨乡、状元之乡、竟陵文学发源地、中国蒸菜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还有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十几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天门市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策划出亲子休闲、国家文物考察观光、赏花采摘观鸟休闲、茶产业茶文化体验观光、特色美食休闲5条既富有江汉平原特色,又融合了本地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的乡村旅游线路。

天门市又依托茶经楼、古雁桥、西塔寺、茶圣广场、陆羽纪念馆等与陆羽有关的遗迹,将陆羽文化的深厚内涵融入城市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之中,打造成特色景区——茶圣故里园景区。

经过多方努力,茶经楼所在的茶圣故里园成功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胡家花园入列国家3A级旅游景区,陆羽故里不再无A级景区。

天门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20年12月成功通过国家级验收。公园免费开放后,成为市民休闲旅游打卡的目的地之一,是该市的新晋“国字号”网红景点。

如果茶圣能够“穿越”,回到当下的故里,一定会感到欣慰——故土之上,连片茶园升腾起浓浓绿意;大街小巷,悠悠茶香开始沁人心脾,以茶圣故里园为代表的国家4A级茶文化旅游景区,成为天门地标旅游景区,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的目光。

下一期《武汉城市圈新闻周刊》,圈媒联盟记者将带您继续打卡武汉城市圈的另外四座城市:孝感、咸宁、仙桃、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