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余名跑者穿越“赛博光谷”,人形机器人擂鼓助威

发布时间:2025-11-17阅读:224

11月16日,华工科技2025光谷马拉松在武汉东湖高新区鸣枪开跑。1.3万名跑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出发,踏上一条穿越光谷核心区域的科技与体育交融之旅。这条赛道不仅展现着光谷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更成为观察其创新活力的生动窗口。

光谷马拉松的连续成功举办,也标志着武汉正式跻身国内少数拥有两场全程马拉松赛事的城市之列,在路跑事业发展上与广州、深圳等城市并肩前行。如今,“春有汉马,秋有光马”的赛事格局已然成型,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跑者纷至沓来,见证武汉的双轨奔跑。

“光谷光子号”空轨列车与奔跑的选手同框。

一条赛道,串起光谷创新产业链。

今年的光谷马拉松赛道以“一城两廊三区万企”为框架,串联起区域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地标。

参赛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出发,途经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与中央生态大走廊,全程穿越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最终抵达象征光谷精神的“马蹄莲”大楼。这条赛道不仅是一条奔跑路线,更是一条流动的产业展览带。

赛道沿途分布着中国信科、长飞公司、华工科技等龙头企业,以及武创院、九峰山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跑者在奔跑中实地感受光谷从“一束光”到“创新城”的跨越历程。

作为赛事冠名赞助商,华工科技本身就是光谷创新的缩影。这家从校办工厂起步、被誉为“中国激光第一股”的企业,不仅牵头制定中国激光行业首个国际标准,四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更创造了70多项国内行业“第一”。

赛事的设计细节同样充满科技感。参赛服与完赛奖牌以“赛博追光”为理念,奖牌采用环形设计,融入“马蹄莲”元素,象征奔跑轨迹与科创精神的交融。

人形机器人助威,打造“赛博”新体验

光谷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光子”随着音乐节奏为选手助威。

光谷马拉松沿途设立25个医疗站、65个医疗哨点、91台AED,537名医护人员、3500名大学生志愿者、全体公安民辅警、城管队员、建设者为跑者提供保障服务。与此同时,赛事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等尖端科技,打造出独特的“赛博光马”体验。

在终点线,来自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人形机器人“小北”成为最特别的颁奖嘉宾。“太新奇了!第一次体验由人形机器人颁奖。”夺得男子组第四名的选手朱昌荣兴奋地分享,“这体验独一无二,非常契合光谷的科技氛围。”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已实现量产,应用于工业、科研等场景,市场价格在20万至50万元之间。

在赛道沿线的音乐加油站,光谷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光子”随着音乐节奏为选手助威。这些机器人均来自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该中心近7000平方米的研发空间内,设有23个模拟真实场景的训练区,上百台机器人日夜在此“锻炼学习”,已成为光谷科技旅游的新亮点。

科技创新正以具象的方式融入城市生活。一周前,全国首家人形机器人7S店在光谷开业,集中展示“劳动者”“远游”等全系产品,标志着武汉人形机器人正式从实验室走向开放市场。

从华科大起点到千亿大道,光谷马拉松与“追光者”同频。

赛道的竞技同样精彩纷呈。002号选手王涛以2小时17分49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光谷马拉松,”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很感谢一路志愿者和观众的呐喊。光谷非常美,武汉非常美。”

女子组冠军熊娟以2小时44分3秒的成绩打破赛会纪录。这位武汉本土选手赛后表示:“亲身体验到光谷马拉松氛围越来越好,沿途很多加油站为自己鼓劲,不虚此行!”

来自甘肃定西的高中体育老师李新旺完成了他的首场光谷马拉松,他感慨道:“因为马拉松,我才深入了解光谷。我每周坚持跑步,是希望给学生树立榜样,鼓励他们一起运动。”

这场马拉松,是年轻人在年轻城市的一场奔跑。光谷汇聚了40多所高等院校和80多万在校大学生,户籍人口平均年龄仅32岁。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光谷马拉松起点始终设在华中科技大学,37年来,已有超过10万名该校毕业生选择留在光谷,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

全程42.195公里的赛道,约四成位于高新大道。这条21公里长的“金色大道”,是光谷科创大走廊的创新主轴,更是光谷37年攀“高”向“新”的见证。从昔日的庄稼地,到如今高校、企业、研发机构云集,现代化设施林立的“千亿大道”,它完整呈现了光谷的创新生态。

当最后一名跑者冲过终点,光谷的创新接力却从未停歇。面向未来,光谷正在量子科技、6G、人形机器人等前沿赛道加速布局。200万“追光者”正日夜兼程,在这条“高”“新”大道上全力奔跑。

上一篇: 加力提速 武汉都市圈共建“一座城”

下一篇: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