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出台“人工智能+制造”方案,培育100个工业智能体标杆应用

近日,武汉印发《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以“智能产业化、产业智能化”双轮驱动赋能新型工业化,提出到2027年建成20家国家卓越级以上智能工厂、培育100个工业智能体标杆应用等核心目标。这是武汉首次针对制造业与AI融合出台的专项行动部署,也是地方层面响应国家战略的先行实践。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了战略任务的第一条。四中全会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紧接着,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进行解读时,明确提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武汉此次方案抢先落地,武汉成为全国首个系统性布局制造业全链条AI融合的城市之一。方案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五大核心环节,覆盖集成电路、绿色智能船舶、商业航天等重点行业,构建“技术攻关—场景应用—生态支撑”完整体系。
发展AI+制造,武汉有何优势?武汉有光电子信息、“武襄十随”汽车两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建成1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1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系列国家级数字化平台,同时,入围2家领航级卓越工厂,这类工厂代表全国制造业智能化最高水平,武汉入围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未来工厂”四级梯队加快建设,建成300条数字化产线、122个智能化车间、30个标杆智能工厂、3个数字领航企业。人工智能生长在一座工业重镇,最先渗透到制造领域,再自然不过。
在全国层面,该方案为中部工业城市转型提供样本。不同于东部沿海侧重模式创新,武汉方案突出“硬核科技+产业根基”的融合路径,其“在10个重点领域打造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中试云平台”等举措,为工信部制定全国性方案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参考。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