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华为纷纷入驻人工智能产业园 汉江湾:迎风抢占“智高点”

发布时间:2025-11-03阅读:246

三千里汉江自秦岭奔腾而下,在即将与长江交汇之际,转身回望勾勒出美丽的汉江湾。

汉江湾人工智能产业园是武汉首批市级人工智能培育产业园区。

40多年前,新中国首位“洋厂长”格里希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如今,他工作过的武汉柴油机厂原址已成为武汉首批市级人工智能培育产业园区——汉江湾人工智能产业园。一幅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沿汉江畔一路探访,触摸“AI脉搏”强劲跳动的产业现场,找寻汉江湾焕新背后的故事。

一个创新中心的建设速度

——3个月从筹建到完工,汉江湾人工智能产业园创下百度的项目建设纪录

在汉江湾人工智能产业园,刚投用仅两个多月的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武汉)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百度智能云创新中心)迎来一拨拨访客。

数字屏幕上,曾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的德国人格里希以“数字人”的形式“现身”,与参观者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硚口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决心是坚定的。”硚口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百度智能云创新中心的诞生速度“出人意料”。

今年5月,硚口区派人专赴上海学习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运营形式。

“大模型开发工具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基建’,也是硚口区由此接洽百度的重要原因。”硚口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曹珊回忆,在创新中心建设之初,区内就定下了务必完成的建设以及招商节点,“每个人都把肩膀往前伸,争分夺秒解决问题”。

7月29日,百度智能云创新中心揭牌,从筹建到完工仅用时三个月,创下百度的项目建设纪录。中科智谷智能汽车研究院、医企购等23家企业入驻该创新中心,百度生态伙伴、精密制造企业占比超60%,实现开园即满园。

在AI浪潮推动下,原本在硚口经营电商的杨淑仪今年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新增AI影视制作业务。“我们属于AI应用型企业,需要调动各类大模型,入驻这里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大幅降低使用成本。”杨淑仪说,公司目前已接到央视、电信、联通等客户订单。

在汉江湾人工智能产业园内,武汉东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向记者演示其核心技术成果:通过为传统机械水表加装AI模块,系统可精准监测独居老人的用水异常,实现安全守护。这家拥有38项国家发明专利的能源物联网企业将华中运营中心落户硚口,并与百度达成AI大模型合作。杨帆介绍,接入千帆平台后,公司AI模型训练效率大幅提升,双方将重点推进AI算法大模型升级迭代并实现本地化,还将共同探索城市级能源管理大模型,让水电数据真正“活起来”。

在湖北丙链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医企购”平台上,中小药店可借助智能预测系统,采购大品牌药品、定制专属产品,库存周转效率提升30%,优质医药资源变得触手可及。“选择落户硚口,正是看中这里独特的产业生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算力券、数据券、模型券专项补贴推动公司区块链溯源系统迅速落地应用。以环同济健康城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集群,链接了上游药企的优质药品资源与下游连锁药房区域总部,为公司在业务场景拓展方面提供产业协同支持。

“工业时代看企业人数和体量,人工智能时代则更看重企业的技术与赛道前景。哪怕创始团队只有3个人,也可能是一只潜力股。”硚口区科经局副局长喻星星说,踏上产业新赛道团队也在跟着转变招商思维,“目前,仍有13家企业正在排队等待入驻园区。”

一个航空飞行营地的磁吸力

——一个无人机专业飞场引来一众关联企业;低空经济企业所需的业务、场景与场地等资源要素,在这里都能找到

汉江湾体育公园内,一架架无人机起飞、降落、悬停、转向……在空中完成一个个漂亮的飞行动作。

这个无人机专业飞场,是由武汉中智航无人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智航)投资建设的汉江湾航空飞行营地,这里配备有一条无人机跑道和两个直升机停机坪。

今年5月的一个上午,在汉江湾航空飞行营地,一场紧张而有序的测试正在进行。

紧盯监控屏幕的测试人员轻轻按下手持终端的操控键,一架无人机携带着绳索和救生圈腾空而起,飞向模拟落水者的物体。当无人机悬停在目标正上方十余米处时,测试人员根据提示音操作滑动屏幕,启动了抛投程序。瞬间,救生圈精准地套中了目标。

“这款多功能拉索救援无人机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特别适用于空中救援和水域救援。”中智航负责人介绍,通过将救生设备精准投放到被困者身上,再由岸边的救援人员拉动伸缩装置来解救被困者,这种无人机技术能显著减少在复杂水域和恶劣环境下的救援伤亡。

目前,中智航已拥有连发救生圈无人机、多功能大载重无人机、桥梁检测特种无人机等近30项专利。

“我们因邻近飞场而来,可随时在申报的航线上测试无人机最新技术。”今年7月,上海云上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分公司落户汉江湾人工智能产业园。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世鹏说,入驻园区,如同为无人机装上了“超级大脑”。低空经济企业所需的业务、场景与场地等资源要素,都能在硚口找到。

汉江湾体育公园所在的区域,曾经是武汉化工企业最密集的区域,聚集了三环线内八成以上的化工企业。高峰时,这里密密麻麻地挤下了300多家工业企业。2008年,随着99家化工企业关停搬迁,这个片区跻身全国新一轮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示范区。

传统企业的迁离,为人工智能产业腾挪出发展空间。

2010年起扎根硚口的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去年组建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过去需6人耗时一周编写的油气工程设计方案,现在由人工智能一键生成,仅需15分钟。“通过模型训练和AI推理,结果更为精准,能有效辅助研究人员做出最终决策。”院长王大江说。

蓝色古田桥下,汉江湾体育公园的卡丁车赛场引擎轰鸣。连绵起伏的赛道上,卡丁车贴地“飞行”,马达的咆哮声与轮胎摩擦地面的嘶鸣交织,动人心魄。一旁的球场上,市民们挥洒汗水。黄昏时分,沿江蜿蜒的步道上,人们三三两两悠闲漫步,江风拂面,惬意悠然。

经过整治的汉江湾,已成为硚口人乐享生活的第一选择。

凯德西城商圈焕发消费活力,随着2.5万平方米全民健身中心即将建成投用,武汉外国语学校小语种基地学校、武汉英中新校区以及2家三甲医院陆续对外开放。

从诸多工业第一到多个AI首家

——以人工智能“头雁”链接激活百业,汉江湾跃上下一个“智高点”

今年9月,数字科技领军企业蚂蚁数科宣布与硚口区共建“数据产业基地”。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人工智能时代同样适用。当前大量高质量数据沉淀于企业端与具体场景中。” 蚂蚁数科智链数通部总经理李书博说,他们将与硚口区共同构建安全可信的数据基础设施,为数据流通与价值释放建立一条“高速公路”,实现“数到汉口活”。

9月29日,“武汉新引擎:潮起汉江湾,智汇数创谷——汉江湾副中心创新发展主题研讨会”举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华中科技大学知名教授李培根等11位专家顾问为汉江湾发展建言献策。

“企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城市走,未来的生活场景一定是多样化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周俭认为,汉江湾要实现高品质公共服务、有特色的城市空间相互融合,让充满时尚、现代的生活提高城市居民的归属感。

“硚口区在智慧医疗、智能制造、商贸物流等优势产业,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广阔的市场空间。”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洪亮平说,以应用为导向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将成为硚口区的独特优势。

在汉江湾人工智能产业园,武汉中心城区首个千卡集群——星火众达1000P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成投用;获批全省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区,完成全省首单数据产品挂牌交易;与CSDN(中国开发者网络)、华为、江汉大学联合成立国家级开源联盟——“智慧医疗开源联盟”;携手程力、桥科院开展高端特种车辆AI融合、桥梁建造人工智能中台。

硚口区“人工智能九条”同步上线:首创算力券、数据券、模型券“三券联动”机制,每年投入1500万元支持企业普惠使用核心资源。

“人工智能产业具有‘头雁’效应,既是独立产业,又能激活百业。”湖北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马修军认为,硚口区作为汉口之根,可以以人文魅力与数字技术共同吸引Z世代等新生创新力量。

硚口区汉江湾老工业基地创造的诸多“第一”,镌刻下这一汉江要地心怀梦想、敢为人先的基因。工业、生态、人工智能的三重蝶变,让汉江湾再次站上发展的“风口”,加速跃上下一个“智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