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这个公园纳税超13亿元
武昌闹市区,华中小龟山金融文化公园被一片居民区包围,闹中取静。名为公园,这里其实是一个金融企业聚集的园区,其前身是建于半个世纪前的老工业基地。

俯瞰华中小龟山金融文化公园。
园区里,重新粉刷的红色砖墙,被保留的龙门吊,还原了老工业基地风貌。20世纪70年代,这里曾是中国电建湖北电力工程公司的设备生产基地,国内外多个重要电力基础设施项目的设备在这里生产。如今,80余家金融机构聚集在这里。2021年10月开园至今,园区纳税额超过13亿元,仅今年上半年税收额就接近去年全年。
上海证券交易所中部基地在此落户
一个老工业基地为何转型为金融园区?
园区运营方——南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新千年后老工业基地逐渐闲置,园区转型势在必行。2016年,中国电建地产·南国置业、中国电建湖北电力工程公司和湖北宏泰集团,携手对园区转型进行规划。“当时正是房地产行业红火的时候,尽管那时我们不知道园区转型的方向,但有一个共识,不做房地产,不搞一锤子买卖。”

华中小龟山金融文化公园聚集了多家金融机构。
团队开始前往全国各地学习考察,最终杭州玉皇山基金小镇模式成为团队的重要参考目标,而打造金融产业园也与武昌区建设金融城的规划契合。
经过20多轮会商,园区明确了发展定位,要打造一个高端资本金融园区。“园区开园前恰逢上海证券交易所中部基地在武汉选址,武昌区努力争取基地落地园区,这给了园区转型很大信心。”
金融服务业是集聚型产业,形成生态圈尤其重要。上海证券交易所中部基地入驻后,吸引了包括联投资本等在内的一批龙头企业进驻,龙头企业又吸引合作伙伴主动上门寻求落户。不到半年时间,园区出租率近90%,一批金融业上下游企业在此聚集。
这片重生后的老工业基地,不仅成为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也为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注入新的活力。
武汉多处旧厂区变产业“金矿”
当机器轰鸣归于寂静,工业遗存何去何从?在武汉,旧厂区变身产业“金矿”,小龟山金融文化公园不是个例。
硚口区,新中国首位“洋厂长”格里希工作过的武汉柴油机厂,成为汉江湾人工智能产业园。包括武汉床单总厂、武汉柴油机厂在内的一大片老工业遗址,将变成占地约1500亩的主园区,打造总部集聚区、智能制造区和创新孵化区等模块。
江汉区,爱帝集团老厂房蝶变红T时尚产业园。如今这里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百余家,举办武汉时装周等时尚活动累计数百场,提升区域文化产业影响力。
洪山区,武钢云谷·606产业园重新修缮武汉冶金设备制造厂的废旧厂房。老厂房的骨架依旧清晰,内里已聚集起创意工作室、攀岩馆和潮流商家,综艺《奔跑吧》节目组今年还来园区录制节目。
今年7月,武汉卷烟厂(汉阳厂区)旧厂改造提升项目启动,将改造为产商旅融合新地标。
一处处老工业基地,曾为城市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新时代,经过改造后的老厂房,又通过产业换挡,再次助力城市发展。武汉通过城市更新,探索城市结构优化、品质内涵提升的新路径。
园区旧改,留住了故事焕新了经济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要更加注重集约高效和特色发展。
通过城市空间更新改造,低效用地被高效盘活,很多城市都在探索。
比如,上海鼓励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城市更新,推动成立上海城市更新开拓者联盟;广州于2024年在全国率先出台首部城中村改造地方性法规,为这项系统工程奠定法治基石;杭州利用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城市更新项目……
城市更新过程中,比起重建,对旧厂房进行改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但园区旧改,不仅是实现原有土地价值及经营收益的提升,也保留了原有工业遗迹,使旧记忆融入新场所,通过城市更新,让惠民生、留文脉、促发展并进。
老厂房不拆不毁,故事留住了,经济也焕新了。一处处见证近代历史的老房子,更胜往昔。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