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祁万顺:汉阳烟火里的武汉老味道,糊汤粉锅贴馋哭几代人

发布时间:2025-10-06阅读:212

在武汉烟火缭绕的美食江湖中,「祁万顺」这个名号可不简单。作为汉味传统餐饮代表,其特色小吃涵盖馄饨、面窝、煎.包、煎饺、糊汤粉等品类,曾以“小吃王国”享誉全国。

它承载着江城长达百年的传奇故事,仿若一个祥瑞的象征,“一顺百顺”的美好寓意更是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为一段佳话。

86岁爹爹的汉阳记忆:

办席就去祁万顺

“我们汉阳特种汽车厂生产的车,直接开到了天安门阅兵现场。那时候谁也没想到,我们的汉阳造的车,能够开到天安门去。”时至今日,86岁的刘炳光爹爹想起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阅兵式,脸上仍洋溢着掩饰不住的自豪。

1959年,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在原汉阳兵工厂旧址上成立,成为武汉工业支柱之一。今年86岁的刘爹爹是江苏无锡人。18岁那年,他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武汉。后来他成为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的高级工程师。从热血青年到满头银发。他在汉阳扎根68载,早已是地道的老汉阳人。

在刘爹爹的回忆里,除了工厂的轰鸣声,还有老字号祁万顺的烟火气。“当年,厂里的同事办喜事或小孩过生日,都会在祁万顺的二楼摆酒席。”从车间到餐桌,汉阳工业的刚硬与齐万顺的柔软,在齿轮与烟火的碰撞中交融,成为一代又一代老汉阳人心头挥之不去的味道。

1925年,祁万顺的创始人祁海洲于汉口大智路开设了一家水饺店。彼时,其邻铺便是老通城。这两家店铺,既是友人,亦是竞争对手。然而,他们始终秉持着一种默契,在良性竞争的轨道上前行。他们相互以对方为参照,积极顺应市场的变化。正因为如此,祁万顺与老通城最终皆成为了百年品牌。

1958年

祁万顺搬到

汉阳钟家村

也开启了百年传奇的新篇章

1958年新建的祁万顺餐馆

归元寺拜完财神

武汉人都奔这吃 “平安炸鹌鹑”!

「祁万顺过早」远近闻名

是武汉过早的一张名片

每逢春节,武汉三镇的人们都会前往汉阳归元寺祈福,家住武昌的陈先生便是其中一员。每到大年初五,他都要前往归元寺拜财神,拜完财神后,他一定要去祁万顺吃一份炸鹌鹑,寓意平安吉祥,也为一天的祈福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久而久之,先到归元寺拜财神,再到祁万顺品尝美食,逐渐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习俗,深深地烙印在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之中。

20世纪六十年代祁万顺餐费报销单

在武汉

过早三件套除了热干面和豆皮

就是新晋顶流「糊汤粉」了

“像糊汤粉最开始是鳝鱼熬的汤底,1940年代上海菜的鳝丝鳝片把它搞火了,成本提高了,武汉的很多糊汤粉的汤底就用杂鱼来替代鳝鱼。”去年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老师与友人一同探店祁万顺,追寻年轻时舌尖上的记忆时,感慨道。

祁万顺的糊汤粉

祁万顺选择鲜活的鲫鱼熬制汤底,简直鲜掉舌头。食材新鲜,工序复杂,在很多过早店里都找不到它的身影,但祁万顺的菜单里仍保留这款地道的武汉过早。

「油条配糊汤粉」是武汉人心照不宣的默契。捏着筷子来一口粉,再抓一块油条蘸一口汤,鱼的鲜甜和胡椒的辛辣开始在口腔中往全身蔓延,够味。

煎包蘸“灵魂酱”

锅贴咬爆汁!来晚了真吃不上

老汉阳人提起祁万顺都说

“祁万顺的煎包和煎饺,味道一绝!”

“生煎包必须蘸酱吃!”武汉人爱蘸酱,生煎包、汤包、煎饺全都要蘸!「酱」给了食客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将美食味道的二次掌控都放在了自己手上。

祁万顺煎包

祁万顺的酱有自己的独家味道,原产地选材,区块链溯源,特调的秘方,老师傅纯手工自制。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坚守,才能成就祁万顺的百年。

酱是灵魂

也是百年品牌对品质的坚守和文化的传承

另外,在20世纪90年代,「牛肉面、锅贴、汽水包、发糕、炸鹌鹑」都是人们记忆中的美味。

武汉老字号「祁万顺牛肉锅贴」回归,是蛮多老武汉心心念念的老味道!先倒入薄油润锅,再将手工包好的锅贴放入锅中生煎,然后加入水,用水的温度和蒸汽让锅贴慢慢变熟,最后再加入油慢煎,让底部更加焦香酥脆,肉也锁住了水份。

底下酥脆得咔嚓响,咬一口牛肉都爆汁!外脆里嫩,鲜香四溢,百年汉派小吃,名不虚传。每天中午就二三十锅,来晚了就冒得了!

【粉丝福利】

福利内容

祁万顺祁包子+糊米酒套餐一份

(限十份)

#你记忆中的祁万顺

参与方式:一键三连(留言、点赞、转发)本篇推文,关注「武汉商务」公众号并点亮星标(操作方式见文末),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开奖方式:10月8日中午12点前,从评论区精选留言中选取点赞数最高的前10位粉丝。

*请及时关注“武汉商务”私信页面

这个十一

武汉百年老字号祁万顺

欢迎大家来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