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升至全球科研城市第9位,成国内外重要创新增长极
9月17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武汉市“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武汉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创新增长极,科研城市排名从全球第13位升至第9位。一组数字亮出武汉科技实力: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66万家,是2020年的2.66倍;2024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7%,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90%;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600亿元,是2020年的2.76倍;2021年以来,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0%,是整体贷款增速的2.5倍。
2021年以来,武汉4次将“新春第一会”聚焦科技创新,创新创业活力在汉充分激发,武汉创新创业特色街区(小镇)、创新园区(楼宇)面积超800万平方米。
中共武汉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2025年7月发布的第16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FCI)”,武汉在全国排名第10位。根据2025年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武汉在全球排名第79位,比“十三五”末提升32位。
“十四五”期间,武汉先后推出科保贷、科担贷、青创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政策性金融产品,形成了涵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矩阵体系。截至2025年8月末,武汉落地银行股权直投(AIC)基金5只、规模56亿元,排名全国第5;发行科创债32只、规模284亿元,排名全国第5。
武汉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统筹安排专项资金预算,为惠企政策落地提供坚实支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资金配置效率,精准投向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推进政府产业基金管理改革,着力打造创投基金矩阵,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武汉持续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截至2025年6月,全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4.15件,同比增长17.95%。
锚定“创新之城”发展坐标的洪山区,把加快环大学创新带建设作为该区科技创新工作的首要任务。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洪山区持续支持各类校企产学研项目500余项,培育1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600余家,多项数据均位居全市前列。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构建形成了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的创新支持体系,累计成立29家专业研究所、59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7家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中部地区储备了900余项具有颠覆性技术潜质的项目,引进集聚领军科学家和创新创业团队70多个,创新创业人才近1000人,投资转化科技成果近100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