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零售“潮”前走

发布时间:2025-09-11阅读:213

从江汉路的“谷子”到武商梦时代的“黄金”,从4500家便利店灯光到100条外摆市集烟火,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温情服务到智慧商圈的科技赋能……近年来,武汉围绕多元化、聚焦品质化、突出个性化,大力推进以步行街商圈更新改造为重点的零售业创新提升工作,用新供给激活新需求,再以新需求反哺新供给,有力促进了武汉消费提质升级。

从“卖商品”到“造品牌”。

老商圈焕发“年轻态”。

武汉推动老商业体“腾笼换鸟”,让百年老街焕发时尚活力。在全国示范步行街江汉路步行街,华中首家二次元主题商场“潮流盒子X118”以1.5万平方米的体量创造年营收2.5亿元的奇迹。这里汇聚20余家动漫IP店、谷子店,成为Z世代“吃谷圣地”。而在楚河汉街,武汉SKP以“高奢街区+独栋门店”模式填补华中高端消费空白,试营业期间日均客流超10万人次,开业首日销售额破亿元,让“买大牌不用去上海”成为现实。

聚焦潮流化、年轻化、差异化等消费新需求,武汉按照找企业、盯项目、给支持的思路创新消费场景。同时,武汉对重点项目进行“一店一策”改造,并集成现代商贸流通试点、内外贸一体化、国消城市建设等政策资金给予支持。2024年,武汉人均商业面积达1.03平方米,新增商业面积超150万平方米,均居全国前列,商业空间从“量变”迈向“质变”。

在武汉,零售业创新正深入供应链“毛细血管”。武汉引导商贸企业学习胖东来等先进经验,将业务从卖场向供应链和服务端延伸,提升商品品质,打造自有品牌,提升消费者体验。

中百集团深度调改后,推出“FoodMart”食品超市,将食品经营面积由传统的60%提升至80%,直采和精选1万种网红新品、有机食品和地标特产,调改后日均销售额增长20%;武商集团推出自有黄金品牌“武商金”,实现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自主经营,首年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带动黄金珠宝整体销售达20亿元。

走进武商商圈,免费WiFi和AR/VR导航让“寻店难”成为历史——消费者手机一点,即可精准定位目标店铺;武商集团的智慧供应链中枢通过AI需求预测,将采购准确率提升至92%,滞销率降低18%,实现“人找货”到“货找人”的转变。

从“试点”到“示范”。

一刻钟“圈”住幸福感。

在汉阳区知音西苑社区,“停车场+邻里中心”模式让闲置空间变身“社区客厅”,一站式满足居民需求;中百仓储的“邻里汇”一站式社区购物中心成为居民“家的延伸”;一食万巷等机构升级老旧街区为特色融合街区……

武汉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抓手,引导龙头商贸企业下沉社区,全市品牌连锁便利店超4500家,年新增超300家;建成66个便民生活圈、9个县域商贸中心、3900余个村级便民店,居民满意度超90%。今年,武汉更谋划设置100个外摆经营路段,推动全市建成171个生活圈,实现主城区全覆盖,打造“烟火气”与“整洁美”并存的特色市集,让消费更有温度。

站在新起点,武汉零售业创新再提速。根据规划,武汉将启动《武汉市消费空间规划》编制,优化中心城区与远城区商业布局。按照“一圈一主题”,提升完善江汉路、武昌滨江、光谷等10个城市消费中心功能,构建以示范步行街(商圈)为引领、特色商业街区为支撑、便捷社区商业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商业格局。按照“分类指导、一店一策、以点带面、协同推进”的原则,稳步推进零售业试点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完成10个重点改造更新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优秀案例。同时,持续投入奖励资金,推动核心商圈和特色街区对标优化升级,招引更多优质商业运营商和消费品牌落户。

“我们将以‘新需求倒逼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为逻辑主线,推动零售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让武汉成为中部地区消费创新策源地。”武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