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下空间藏着消费新场景

发布时间:2025-09-10阅读:258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伴随着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近年来,武汉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展开一系列探索。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踏访三镇,探寻武汉挖潜地下空间的新尝试。

洪山广场地下

菜场拢起浓浓烟火

走出地铁站顺路买菜回家,是种怎样的体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很稀奇,菜场怎么能开到地铁站里?

但对武汉市民杨溪来说,这是她生活的日常。“晚上6点下班坐地铁2号线,6点30分到洪山广场,6点50分在菜场买菜,7点准时回到家里,很方便。”杨溪所说的菜场,是位于地铁洪山广场站的百大鲜生洪广市集。

2023年年底,被誉为武汉“菜场之光”、开业30多年的武汉小东门菜市场闭市拆除。数百家商贩的生意、数百个家庭的生计,还有周边万余居民的“菜篮子”问题,如何解决?

得知小东门菜市场闭市的消息,武汉地铁资源经营有限公司曾邀请部分商户就新建菜场事宜开展讨论,最后形成共识:开办平价菜市场既能服务社会民生,又能解决菜农就业问题,还能盘活国有资产,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2024年年初,武汉地铁资源经营有限公司与百大鲜生超市(湖北)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拿出地铁洪山广场站近4000平方米的地下商业空间,重新装修后打造成武汉首个地铁站内菜市场,承接原菜市场商户。

9月9日一早,记者现场踏访,从地铁洪山广场站B出口进入地下空间,前行200米左转,琳琅满目的生鲜菜品伴随着烟火气扑面而来。走进菜场,最大的感受是干净整洁。即便是在水产区,地面也几乎看不到脏污。与此同时,菜场还接入了地铁站内的空调和新风系统,在这里购物不会有憋闷的感觉。

刘小华今年52岁,卖了30年菜,小东门菜市场闭市后,她成为首批入驻百大鲜生洪广市集的商贩,租下了一个10平方米的铺位。尽管租金相比过去有所增长,但刘小华还是欣然接受。“新铺位比以前大,能摆下更多菜品,环境也很好,在这里卖菜很舒服。”

闲谈间,家住复地东湖国际小区的刘女士拿起一把芝麻苋菜递给刘小华:“3块多钱一把,很实惠,关键是新鲜。”刘女士说,实体菜场的菜品丰富、可以挑拣,价格也比网上菜场便宜,自己每周都会骑电动车来采购两次。

刘小华告诉记者,尽管新菜场距离老菜场有三站路,但是不少熟客还是愿意坐公交和地铁来买菜,叠加地铁枢纽的集散效应,周边上班族也会来光顾,生意还算红火。

百大鲜生洪广市集有关负责人介绍,开业近2年,菜场整体出租率一直维持在九成左右,吸引近300家商贩入驻,工作日日均客流在8000人次左右,节假日则在1万人次以上。

武汉地铁资源经营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小东门菜市场是武汉市颇有代表性的菜市场之一,也是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热门打卡地。如今市场整体迁移至地铁站里,交通更便利、环境更优美,还有一批招牌老店锁住了烟火气。“这里除了能够服务周边居民日常买菜外,还能让更多年轻人和外地游客感受武汉市井的氛围。”

百年洋行地下

洞穴酒吧别有洞天

周末夜晚十点,江岸区黎黄陂路依旧人声鼎沸。

拐过巴公房子,在洞庭街一座临街的咖啡吧台后,拾级而下,灯光渐暗,红泥墙面粗糙温暖,仿佛忽然跌入一座与世隔绝的洞穴。一间藏身于百年老建筑地下的酒吧映入眼帘,“evening晚来”里,客人们正享受着惬意的周末良宵。2023年开业后不久,这里就成了洞庭街上的热门打卡点之一。

这处地下室,原本是1902年建成的源泰洋行旧址的一部分。百年前,俄罗斯商人曾经在此经营茶叶生意,后来短暂用作巡捕房,地下室则一度被用作防潮泄水层和金库。近年来无人使用一直闲置。直到前些年,酒吧老板付佳丹和她的设计师合伙人翟转运发现了它。

“第一次来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曾经去过的甘肃洞窟。”付佳丹说,她们决定保留原始结构的神秘感,将整个空间打造成红泥洞穴。三个隔间依次排开——入室小桌、调酒吧台、观影区,灯光温暖却不压抑,仿佛一座现代版的“地下敦煌”。

为什么选择在地下开店?付佳丹说,她想要的是一个“让人暂时放下烦恼”的空间。“就像突然躲进了另一个世界,上面是热闹的黎黄陂路,下面却安静得像远方。夏天这里还更凉快,很多人第一次下来都会惊叹‘别有洞天’。”

酒吧白天供应咖啡,八成是游客,晚上则售卖鸡尾酒,八成是本地熟客,客群以年轻人为主。酒单每半年更新一次,付佳丹曾以《山海经》为主题设计过中式调酒,如今更偏简约质感。

“接下来,团队将继续结合建筑历史与季节特征,推出限定产品和活动。”付佳丹说,希望能将这样的地下空间,打造成一个能让武汉人自豪、让游客记住的“城市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