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湖野泽变身环湖经济圈40余家大企业总部环抱金银湖

发布时间:2025-09-01阅读:258

傍晚的金银湖畔,落日用最后一抹金色,为城市镀上一层金红色的光晕。42公里长的金银湖环湖绿道上,结束一天工作的上班族与散步的老人擦肩而过。动静相宜的画面,是金银湖总部新城“产城融合”的写照。

曾经的荒湖野泽,如今已聚集起40余家大型企业总部,23万人在此安居乐业,共同打造出年产值超千亿元的环金银湖总部经济圈。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沿金银湖畔一路探访,挖掘湖畔变化的背后故事。

金银湖畔集聚了40余家企业总部。

一番“暗访”后的落户决定

——江苏一家企业落户前,一位高管曾“暗访”这里的生态环境和区位特色;伴随着央企江汉水网建设开发公司的落子,金银湖畔已集聚大总部企业40余家

金山大道与金南二路交会处,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这家央企总部落户金银湖畔,颇为不易。

金银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涛回忆,2020年底,金银湖街领导在走访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公司时偶然得知,国家将组建江汉水网公司,东西湖区立即派专人对接,“街道主要负责人几乎每月都往筹备组跑”。

2022年2月25日,投资落户协议正式签订。“他们主要是看中了我们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刘涛说。

对于刘涛说的几大优势,江苏智荟港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晓敏感受颇深。

去年11月,为了考察地块,陈晓敏曾在金银湖片区搞过一次细致的“暗访”。

“这里离机场和高铁站很近,生态环境好,尤其是城市商务、生活配套成熟。”陈晓敏被金银湖吸引。一番调研后,江苏智荟港科技产业集团决定投资,这是该集团首次进驻武汉。“这里有良品铺子、中国联通、航天三江……总部企业‘扎堆’,可以形成产业链延伸!”

今年2月,武汉智荟港项目落子金银湖街李家墩片区,陈晓敏兼任项目总经理。如今4.3万平方米的厂房,正加速建设中。对园区的发展,陈晓敏信心满满:“意向入园的企业已有30多家,其中包括不少智能装备研发型企业。”

从荒湖野泽到千亿经济圈,金银湖的蜕变,始于1999年建成开通的“黄金发展轴”金山大道。

2000年,央企凌云科技集团率先落户金山大道旁,成为金银湖片区第一家总部企业。随后,湖北烟草物资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纷至沓来。

此后10年,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治理完成,城市交通路网日趋完善,金银湖地区总部经济迎来高速发展。

2010年后,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湖北省分公司、中国电信湖北省分公司、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公司、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众多大型企业总部相继落户。

如今,环金银湖总部经济圈已聚集40余家大型企业总部,形成了以总部金融、大健康产业为主导,涵盖高端制造、现代服务、金融等多个领域的产业发展格局。

来自金银湖街的数据显示:该街辖区总部企业年度经营总额已超过千亿元。

环金银湖总部企业(部分)落位图。

一家企业从脱困到上市的逆袭

——千亿环湖总部经济圈背后,是持续多年的“保姆式”服务;在这样的投资“软环境”下,辖区企业菱电电控完成了从亏损到科创板上市的逆袭

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每天都在为不同品牌的新款新能源车型进行道路测试。

位于金银湖西北角清水路上的这家企业,不仅成功实现汽车动力控制系统国产化,还是国内唯一掌握发动机控制和新能源电机控制技术的企业,其系统装机量也位居国产自主品牌首位。

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的这家企业,曾遭遇过重大困境。“能从危机中走出来,幸亏有东西湖区政府和街道的支持。”菱电电控负责人王和平说。

200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工业自动化专家王和平带着从广东挣回的“第一桶金”回汉创办菱电电控,决心研发国内首个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当时,这项技术几乎被德国和日本企业垄断。

2011年,因厂房面临紧急拆迁,公司需要重新选址。“我拿着项目书四处求助购地建厂,却屡屡碰壁。”王和平回忆说,当时企业年产值仅2000万元,还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几乎没有税收贡献。

此时,东西湖区伸出了援手。“新能源汽车时代已经到来,我们看中的是他们的产品和技术前景。”金银湖街道原招商干部刘珍说。街道立即成立专班,提供“保姆式”服务:从项目立项、用地规划审批到开工建设,全程帮办。

“当时,我们的副总经理向雨生只需要拎着公司资料袋,带着公章,跟着跑手续就行。”王和平感慨地说,“短短两个月就完成了菱电电控的开工,不到一年就建成了新园区。企业迅速站稳脚跟。”

“现在,国内几乎所有汽车品牌都成了我们的客户。”王和平说。2021年,菱电电控年利润突破一亿元。“我们预计今年营收将突破15亿元。”

“政府只有真心实意服务,才能赢得企业信任。”项蓓芳介绍,“街道正聚焦现有国企、央企推行存量招商,针对龙头企业开展链式招商,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效应。”这种服务理念,已经成为金银湖吸引企业的金字招牌。

位于金银湖街李家墩片区的金银湖科技园,一期已入驻企业200余家,其中科技型企业占多数。园区负责人郭耀说:企业和政府是“朋友”,应主动帮政府“招大商”。

2019年,金银湖科技园引进了武汉当代华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这是武汉唯一一家从事手机、无人机、汽车等摄像头光学模组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企业在金银湖街从零起步,预计今年产值可达4亿元。”华路光电董事长李罡说,“我们也多次向华路光电上下游产业链推介东西湖区。”

傍晚时分的金银湖。

一条沿湖绿带串起23万人

——“生态、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成为23万人安居金银湖的幸福源泉;产城融合的金银湖总部新城将打造“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双中心,集聚更多企业总部,形成多层次总部经济生态圈

黄昏时分,42公里长的金银湖绿道上渐渐热闹起来。散步的老人、跑步的年轻人、嬉戏的孩童,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都市生活画卷。

刚从航天三江集团退休的许亚南,每天要在环湖绿道步行10公里,他喜欢金银湖沿途的风景:整个街区就像一座大公园,出门就是景。

良品铺子品牌中心的闻强对此深有同感。家住金银湖西岸的他,每天都要穿越整个湖区到东岸上班。闻强笑着说:“也许,这就是择一湖安一生的幸福吧。”

金银湖街银湖社区书记汪淑珍说,小区沿湖而建,风景秀丽,吸引众多企业高管、科研人才在此安家。

居民的幸福感,源于金银湖“生态、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数据显示,金银湖街的社区数量已从最初的9个发展到18个,小区数量达75个,常住人口约23万人。“产城融合”的理想在这里变成了现实。

回溯历史,这场“三生融合”的变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金银湖启动“退渔还湖”工程,全面开展水质治理,同时开始建设金银湖城市湿地公园和环湖绿道。“政府20多年的持续投入,让金银湖的生态优势最终转化为了发展优势。”刘涛说。

在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有限公司曹凯旋看来,金银湖的魅力在于“三优”: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这里总部企业聚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工作和生活都能兼顾。”

2024年,东西湖区提出打造“优于主城区”的金银湖总部新城。为实现目标,金银湖街计划以金山大道、金银湖路为主轴,打造“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双中心,集聚更多企业总部,形成多层次总部经济生态圈。

“还要补齐现代服务业这块短板,”刘涛表示,将依托金银湖万达、199+商圈等商业载体,完善“亿元楼宇”配套服务,构建“商业+商务”联动发展网络。同时,连片建设“金银湖CBD”,重点引入大企业总部、区域性总部及民营企业总部。

“未来,我们要让金银湖成为武汉最具吸引力的总部经济高地和生活宜居地。”刘涛对此充满信心。

近年来,省市提出,要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加快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目前,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正聚焦聚力“支点建设”,加速打造“产城融合”四大片区,即金银湖总部新城、网安科技新城、金银潭商务新区、陆港枢纽新区,实现以产兴城、以产聚人、以城留人、以城促产的良性循环,为全面建成产城融合的“中国网谷”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