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多地提倡就底过年,最高发红包1000元留人,官媒强调拒绝“一刀切”!

发布时间:2022-01-14阅读:608

2022年春节将至,眼下陕西、河南、天津等省份正遭遇新冠本土疫情,其中天津、安阳两市更是发现了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链。面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局势,多地时隔一年再度发出“就地过年”的倡议。

面对国内本土的疫情反复,近期,多地明确提出“非必要不离开”,或鼓励“就地过年”。

此外,2021年12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提出,鼓励公众就地过年,全区党员领导干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工作人员带头落实在当地过年。执行时间为印发之日起到2022年3月15日。

为了能让民众在当地安心过年,近期不少城市送出了就地过年“大礼包”。

 

1月8日,安徽合肥发布《2022年春节期间稳岗留工专项行动计划》,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合肥市将向2022年1月26日至2022年2月9日期间留肥,在合肥市重点用工企业、重大建设项目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和规上服务业企业工作,且在合肥缴纳社会保险的非安徽省户籍员工发放“留肥红包”,发放标准为每人1000元。

 

浙江省宁波市提出,对2022年1月26日至2月10日期间在宁波市规上工业企业、限上服务业企业(不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重大项目施工企业一线生产岗位工作,且2021年12月在甬缴纳社会保险的非宁波市户籍员工给予专项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100元,每人最高不超过500元。

 

同时,鼓励返乡员工尽早返岗。2022年2月1日至2月28日,对自行到宁波市企业(不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返岗就业的市外员工(含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留甬员工调休返岗),符合条件的给予返岗交通补贴,补贴标准为市外省内100元/人、华东地区300元/人、华东地区以外500元/人。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支持员工留虞过年。对区内规上工业企业、限上服务业企业(不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农业龙头企业、规上建筑业企业中2022年1月26日至2022年2月10日期间留虞的市外员工(以社保缴纳为准)给予每人1000元补贴。

                 多地要求持核酸阴性证明!

 

关于春节能否回家过年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没有封控的地区,即低风险地区,市民可以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有条件地回家过年,不需要完全停摆。

 

湖南省提出,有本土病例(含无症状感染者)报告省份的来(返)湘旅客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湘,抵湘后24时之内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并自我健康监测14天。2022年3月15日前,没有本土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报告省份的来(返)湘旅客也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湘。

 

天津要求,2022年1月1日至3月15日,天津市实施全部外地来返津人员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制度。

 

内蒙古自治区明确,严格落实从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进入内蒙古自治区人员的排查管控措施,从高风险地区所在旗县(市、区)来(返)人员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5次核酸检测”的管控措施,对从国内中风险地区所在旗县(市、区)来(返)的人员,一律实施“14天居家隔离+5次核酸检测”的管控措施。执行时间为印发之日起到2022年3月15日。

 

此外,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南阳市、三门峡日前明确,来(返)人员须持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周口市淮阳区还表示,无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者,一律不得在淮阳境内下高速。

                   人民日报评论:

     提倡就地过年,绝不是搞“一刀切”。

 

对于倡议“就地过年”,人民日报评论部官方微博2022年1月11日点评称,群众响应号召就地过年,各地也应积极采取举措,从衣食住行到休闲娱乐,让就地过年的群众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提倡就地过年,绝不是搞“一刀切”,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过一个健康温馨的春节。以响应就地过年,换牵挂的人安心放心,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定能迎来更多温馨暖心的团聚时分。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也在此前表示,春节期间是不是就地过年的问题要基于风险研判,全国不能“一刀切”,要分类、分区考虑。他同时指出,精准平衡疫情防控和春节团圆的关系,也是对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一种治理能力的考验。

       政策要层层压实,但不能层层加码。

 

具体来说,中高风险地区严格执行相关防疫规定,有条件的低风险地区避免“一刀切”执行就地过年政策,应科学精准做好分区分类出行管理,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这符合科学防疫要求和人情常理。

 

政策执行要层层压实,但不能层层加码。这不仅考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担当,也是对各地疫情防控下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

 

关于此,这两年有不少怪现象,有对从外地低风险地区返乡群众实行强制隔离的,也有“硬核”劝返的,还有动辄堵路、封户的。潜台词就是:最好别回来。

 

此类行为不仅是懒政、惰政的体现,更暴露出治理能力上的巨大短板,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要求格格不入,也有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势。尤其是在我们已积累了两个春节假日疫情防控经验的条件下,各地防控能力和保障水平都应有相应提高,不应过度依赖超常态的管控手段。

 

中国人对春节有特殊的情感,期盼喜庆、祥和、团聚的氛围。年关将近,我们有必要再次敲警钟、打边鼓,在坚持“动态清零”基础上,务必着力在科学精准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从严从紧落实防疫措施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让群众过一个健康又温馨的春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