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汉首位度提升城市圈显示度 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疫后发展新赛道上,武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第一动力,都更加需要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
■ 武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增强创新第一动力
锚定自立自强,加速把科教优势变为发展优势
建设创新平台:全面推进东湖科学城建设,支持7个湖北实验室科研攻关;建设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组建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扩大科技成果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改革试点。布局建设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中试平台。
强化创新主体: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进创业投资、种子基金等融合发展,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高效协同。推动中心城区“以旧焕新”,建设创新街区、创新园区、创新楼宇100万平方米。推动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临空港经开区、长江新区规划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科技园区、新型转化平台。加快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打造环大学创新经济带。
聚焦创新人才:推进“武汉英才”计划和“学子留汉”工程,引进培养战略科技人才10名、产业领军人才200名、优秀青年人才500名,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让各类人才安心舒心地在武汉创新创业。
聚焦实体经济,锻造高质量发展“钢筋铁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壮大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现代服务业升级计划,锻造高质量发展“钢筋铁骨”。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开工与建成华星光电T5、上汽通用新能源汽车、吉利路特斯等项目,健全25条工业产业链;建设10家标准智能工厂、100条数字化生产线,做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功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培育“专精特新”后备企业500家。
服务业提升发展能级:实施总部经济、枢纽经济、流量经济、楼宇经济四大提能行动,打造一批百亿元服务业集聚区,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加快建设世界设计之都等特色名城,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建设数字武汉,推动元宇宙等与实体经济融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建设数字武汉,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新型智慧城市。
加快布局数字新基建:加快布局数字新基建,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建成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新建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以上,建成数据中心机架4万个。
推动元宇宙、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地理空间信息、量子科技等与实体经济融合,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小米科技园等5个数字经济产业园。
统筹建设“城市大脑”:加快构建数字治理体系,统筹建设“城市大脑”;深度整合市级信息平台,扩大数据开放共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 武汉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国家赋予引领发展新使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以武汉发展的首位度提升城市圈发展的显示度,奋力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
■ 扛起“一主引领”责任,增强龙头辐射带动功能
做大做强市域,攻坚打通城市圈“断头路瓶颈路”
推进市域做大做强:做强主城,发挥现代服务业“主支撑”作用。做优副城,光谷副城紧扣“高新”定位;车谷副城推进产城融合;临空经济区副城建设网络安全产业港、新型显示产业港、智能制造港、大健康产业港;长江新区副城高标准推进规划建设。做大新城,加快建设黄陂天河航空城、江夏纸坊新城、新洲阳逻国际港核心区、蔡甸常福新城,推动“百强进位”。
推进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坚持交通互联先行,开展“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攻坚年”行动,推进城际公交运营一体化。优化产业分工协作,推进联合招商,探索飞地模式,举办武汉城市圈全球推介活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圈通办”。
推进区域战略合作: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拓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举办长江中游城市群国际友城合作论坛。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合作平台和市场联盟。积极承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产业转移。
做强枢纽功能,加快打造重要节点和战略链接
全力以赴提振消费: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联动、传统新兴并举、大小实体共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消费新地标,新引进知名首店、品牌店、旗舰店100个以上。培育消费新热点,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建设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发展新业态拓展新领域。营造消费新环境,推进消费基础设施改造,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内联外畅夯实交通“大动脉”:加快构建东西南北四向拓展、人物资信四流融合、铁水公空多式联运的交通物流体系。着力打造“超米字型”高铁网,推进武汉工业港建设,开工建设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区域高空管制中心,建设中欧班列区域性枢纽节点,推动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协同发展,深化阳逻港资源整合提能。
现代物流体系做强做优:推进港口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京东华中电商产业园、中通快递华中总部基地等大型物流项目建设。把高标准市场体系做强做优,开展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办好“汉交会”。
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扩大“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域通办”事项,深化“一业一证”“证照分离”改革。
全面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实施涉企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全面推行包容审慎执法。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力度,着力解决惠企政策获取、中小微企业融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突出问题。
加强对企业精准支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持,新登记市场主体25万户。
[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为广大市民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美好家园;守护武汉的好山好水好风光,绘就绿满三镇、水润江城的秀美画卷! ]
■ 绘就绿满三镇、水润江城的秀美画卷
打造特色化建筑、精致化街道、艺术化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打造高品质生产生活空间。
优化提升天际线、山际线、滨水岸线: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地下空间、绿地系统、人才安居等专项规划。注重城市设计,严格建筑高度、房屋密度、城市色彩管控,优化提升天际线、山际线、滨水岸线,打造特色化建筑、精致化街道、艺术化空间。
提升路网通畅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电网:提升路网通畅能力,开工建设汉南长江大桥、双柳长江大桥,力争开工建设二七路至铁机路过长江通道、江汉十桥等过江工程,加快建设两湖隧道、右岸大道北段、和平大道中段,开工建设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6号线延伸线、11号线四期。推进供水、供气“一张网”规划建设,加大燃气、污水等老旧管网改造力度,推进世界一流城市电网和“三特两超”建设,加快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开展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拓面提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道路畅通硬化、公共照明亮化水平,推动供电、通信、邮政快递、广播、电视、网络稳定覆盖。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返贫致贫,确保脱贫人口、欠发达街(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收入增速。
更大力度、更高标准建设世界滨水生态名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建设世界滨水生态名城。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长江水环境修复行动,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快实施“三湖三河”、东沙湖、汉阳六湖等水环境治理,开展建筑扬尘、道路扬尘专项整治行动,推进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积极申报“无废城市”。
深入开展湿地花城建设:加快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推进东湖生态绿心、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龙阳湖公园、北洋桥生态公园、青山长江森林等项目建设,改造提升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创建花景道路、花漾街区、花园路口,打造花田花海300公顷,新增城市绿地1000公顷。实施东西山系人文绿道、环汉口绿道连通工程,规划建设穿城绿道。办好第十四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打造汉江湾、北湖产业生态新城等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六大先行区,依托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加快发展碳金融,争取气候投融资试点,倡导和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大城细管、智管、众管
推进大城细管:出台城市建筑物外立面管理办法,推动空中管线入廊入地、道路箱柜应减尽减,推广“多杆合一”智慧灯杆。严格控制树木迁移、砍伐,加强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保护。强化交通拥堵治理,建成微循环道路100条,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0万个。
推进大城智管:定期开展“城市体检”,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持续打造数字孪生城市。
推进大城众管:开展示范创建和达标整治“双百”行动,实施路长制全覆盖,加强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联动,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强化“五社联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推进桥隧运维“一个平台”建设。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