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汽车工业呱呱落地到智能汽车聪明伶俐,武汉汽车产业向“新”而驶
11月14日,在东风汽车的试验室里,35岁的工程师伊历君正全神贯注关注着大屏幕上各项动态参数的变化——他正在参与研发新型新能源汽车底盘操控系统。
当天,今年全国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东风云峰工厂下线,这家位于军山新城的工厂,是武汉经开区3年来投产的6个新能源整车工厂之一。
从55年前“打中国汽车工业翻身仗”到如今的年度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时刻,城市与企业共同缔造、双向奔赴。
高校新校区建在“产线边”
联合体攻关汽车“中国芯”
首颗全国产自主可控高性能车规级MCU(微控制单元)芯片DF30发布。
就在上周六,在2024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大会上,首颗全国产自主可控高性能车规级MCU(微控制单元)芯片DF30发布,填补国内空白。这一联合体,2022年在武汉经开区组建,由东风汽车牵头,联合中国信科、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8家高校及企事业单位,合力攻关“中国芯”。
“经过联合体全流程闭环研发,DF30芯片突破了汽车芯片定义、设计、工艺等核心技术,形成了50项专利,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自主可控。”东风汽车研发总院院长杨彦鼎透露。
三年前,面对全球汽车行业深刻变革,东风汽车发布“东方风起”计划和科技创新“跃迁行动”,向新能源与智能驾驶领域全面转型。
同年,三十而立的武汉经开区开启二次创业,提出“借东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竞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
跨江牵手,车谷向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伸出橄榄枝,共建新校区,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加速构建。今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迎来首批师生入驻。上个月,大军山科技创新园一期开园,毗邻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构建校企共创平台,打造产学研联动创新枢纽,周边已集聚10家整车企业、14个整车工厂、12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147万辆。
新一代的工程师用软件试车
三天就能完成底盘调校
在武汉城市发展历程中,一座“红柱子大楼”见证了无数创新与变革。3个月前,它迎来了新使命——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入驻揭牌。
“红柱子”的前身,是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办公楼。
今年初,东风汽车集团决定在汉设立全球创新中心,寻找一处合适办公场所成为当务之急。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上门对接进行推荐,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完成了大楼改造,来自东风汽车研发总院、悦享科技的近600名科技研发人员入驻办公。
伊历君就有不少同事朋友在这栋新大楼里,瞄准智能汽车研发前沿阵地攻关。伊历君说,当年,爷爷伊培根从吉林到鄂西北安家,父亲伊富林从十堰迁至武汉,不辞辛劳,努力耕耘,只为共圆中国汽车梦。如今,新一代的工程师们试车,只需在天元架构下进行调试,三天就能完成底盘调校,完全依靠软件修改。
围绕软件定义汽车,今年5月,武汉东软软件园在南太子湖畔开园,这是东软集团在国内设立的第三个研发基地,赋能汽车产业发展。
软件园所在区域,清水微澜,景色宜人。东软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积仁感慨:“武汉是一座营商环境极为友好的城市,也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热土。”
就在上个月,岚图知音上市,搭载了全新一代L2.9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由岚图汽车与东软睿驰联合研发。
丰富应用场景加速智能化进程
岚图今年实现月销“六连涨”
11月14日上午,一辆新能源纯电岚图知音缓缓驶下武汉东风云峰工厂生产线。这是今年我国生产的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中,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华砺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邱志军曾担任加拿大国家车联网技术研究和示范基地负责人,2016年来汉创业。
2019年9月22日,国家智能网联测试示范区在汉揭牌,发出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华砺智行与华为、中移智行等企业一起,参与了前期规划和建设,无人驾驶开始从梦想照进现实。
超大城市武汉带来丰富应用场景,承载“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等国家级创新使命,自动驾驶在武汉加速落地。“从常态化运行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车辆数量、订单量,以及开放道路里程、面积等核心数据来看,武汉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谈道,丰富的场景倒逼技术进步,要不断研发新技术来解决这些场景产生的不同问题。
创新不停歇,市场反馈快。一组数据显示,岚图汽车在10月销量达到10157辆,连续两个月销量破万,实现了月销“六连涨”,稳稳处于新能源“国家队”车企发展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