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社区消费新场景,需分清主次!
近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6部门印发了《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简称《措施》),提出要围绕居民吃、穿、住、用、行等传统消费和服务消费,创新发展餐饮、文旅体育、购物、大宗商品、健康养老托育、社区等六大消费场景,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出台该《措施》,是有关部门为满足国内民众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营造消费新环境、创建消费新模式而实施的又一项重大消费创新工程。《措施》鼓励各级政府、企业联手打造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促进我国国内消费升级,推动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消费端领军企业加快发展,与此前的各项举措形成合力,不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企业潜能。
其中,“社区消费新场景”是一种较新颖的设想。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社区这一细分场景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消费场景完善的社区有望成为消费链条的“核心部位”,各类设施、职能将覆盖民众吃、穿、住等多方面需求。同时,它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一个理想的社区场景应该是一个“小社会”,包含配套完善的养老、医疗、托育和助残机构以及学校、商场、交通出行等日常生活消费场景,在满足社区居民日常需求的同时,着力开发老年大学、青年“食堂”等新消费场景,解决社区居民关注的生活痛点、难点、热点,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消费兴趣。
考虑到各地城市建设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在推进培育消费新场景时应充分考虑各地情况,做到主次有别,统筹社会资源进行针对性的分配与建设,避免平均用力。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共有城乡社区约60.6万个,其中农村社区约48.9万个。广大农村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好比我国消费市场的一块巨大“海绵垫”,既蓄积着巨大的消费潜能,又能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活力。因此,我国社区消费新场景的培育和发展方向,应是中小城市优先大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地区优先城镇。
具体而言,由于我国大中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社区的相关配套与消费应用场景已基本完善,而农村地区消费场景还比较缺乏,大力培育农村社区消费新场景将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末我国乡村常住人口4.77亿人,有大量的社区消费需求有待满足。这既蕴藏着巨大商机,也将为促进我国民众消费提供动力。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农村基建水平升级,销售、消费环境改善,城乡消费市场的融合水平也不断提升。若以农村社区为抓手,带动优质消费品下乡及特色农产品进城,将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持续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空间。
在社区的社会功能创新上,社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邻里助餐、体育保健、健康陪护等消费场景正在多地试点推行,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在人员专业性、收费服务标准、风险控制等方面也存在呼吁改善的声音。此外,如何将社区消费场景与数字新消费结合,也是下一步完善场景的关注点。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经济等技术的不断开发与落地,对居民的社区生活能带来哪些改变,令人期待。
打造社区消费新场景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抓好基础较好的大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社区消费新场景培育,推进高端消费场景的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居民消费品质与消费体验,释放更大消费潜能;另一方面着力推进中小城市以及欠发达地区社区基础基建环境的改善与提升,为激发当地居民消费潜能、满足居民更高生活需求夯实基础。随着我国人均GDP的提升、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逐步扩大,消费升级的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将不断涌现,为我国消费市场和企业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