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论文变为现实!武汉原创车载显示产品落地量产

发布时间:2024-06-06阅读:349

6月3日,在位于光谷未来科技城的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引芯”),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一块十几英寸的面板上,数千颗“小光珠”整齐列队,能根据显示效果需求排列组合,发出明晃晃的白光——这就是华引芯自主研发的NCSP白光Mini-LED背光源,综合性能达到国际一线水平,目前已成功量产。

不久前,搭载这一产品的华星光电42.7英寸异形车载一体式显示屏亮相2024年国际消费电子展。

“亮度足、功耗低。NCSP白光Mini-LED背光源应对汽车内高温、高湿的环境时,可靠性寿命独具优势。”华引芯董事长孙雷蒙介绍。

华星光电42.7英寸异形车载一体式显示屏亮相2024年国际消费电子展。

5年前,这项技术还“躺”在华中科技大学先进电子封装材料与技术团队的理论性研究论文中。

5年间,一条“高校—湖北实验室—专精特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科创供应链链条被成功打通,来自高校的一项原始创新成果在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让消费者触手可及。

从一次原始创新到“首台套”样品

“高校科研工作者追求更高的论文实验参数,而企业和市场想要更好的产品。”孙雷蒙打了一个比方,高校和企业在河的两岸,需要搭一座“桥”,让双方都更进一步,才能把两端“链”起来。

“桥”的一头是企业和市场的硬需求。2020年前后,市场上就已经出现量子点膜Mini-LED技术应用于消费类显示产品,但这种量子点膜材料,因为不耐高温,所以无法适应车载环境。孙雷蒙介绍:“华星光电是我国显示产业链的下游龙头企业,他们瞄准市场,重点布局Mini-LED车载显示业务,提出了明确需求——去掉量子点膜,提高车载屏光源的可靠性。”

于是,位于产业链中游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半导体光源企业华引芯以市场为导向,开展Mini-LED新型显示光源研发与商业应用。

“我们与光谷实验室一直有着紧密合作。2021年起,光谷实验室和华引芯就以‘Mini-LED显示屏关键技术’为题共同开展了多项研究,其中不乏列入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的立项项目。”孙雷蒙回忆,“得知市场需求,光谷实验室立刻开始‘调用’他们的高校‘武器库’。”

华中科技大学就有专门研究高密度光源的实验室。2017年起,华中科技大学先进电子封装材料与技术团队开始进行原始创新,2019年就已经发表了相关论文。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彭洋是团队中成员,他介绍:“超小型化、高密度的白光光源,不需要量子点膜做色彩转化,同样可以实现良好的散热性能和高可靠性。”

“桥”搭好了。孙雷蒙这样“复盘”:“华中科技大学用3年时间进行原始创新,光谷实验室将创新成果进行初步转化,并做出‘首台套’样品,验证了可行性。接着,华引芯进一步落地,开发出商用、可量产的去量子点膜Mini-LED车载中控屏背光源,最终应用到华星光电的车载中控屏上,实现了从科研到应用的落地转化。”

“这条路总算是走通了,可以多走”

从2020年华引芯获批湖北省第一个Mini-LED方向省级重点研发计划立项至今,孙雷蒙认为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目前,华引芯在东湖综保区的制造中心已经实现了两班满产,预计今年车载显示产品能实现5到10倍的增长。”孙雷蒙感慨,“这条路总算是走通了,可以多走!”

孙雷蒙认为,突破细分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从新技术里“长”出新的增量,对于企业、产业乃至整座城市来说,都是“加分项”。“比如,芯片及光源技术助力了Mini-LED车载屏的广泛应用,Mini-LED车载屏直接辐射到整个屏和车的产业链。”

光谷实验室副主任唐江也谈道:“高校资源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武汉从不缺乏原始创新力量。我们这条科创供应链要做的,就是将原始创新成果以更快的速度推向商用市场,让科研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这也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的关键。”

今年5月16日,光谷实验室和华引芯的高色域高可靠性芯片级封装光源合作项目作为实验室协同技术攻关项目,在湖北实验室高质量发展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大会上签约。这是继NCSP白光Mini-LED项目后,双方继续沿用这一成功合作模式的下一个发力点。孙雷蒙说,未来,华引芯将联合光谷实验室持续发挥科创供应链优势,进一步促进高端光源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成果转化。

最近,这条科创供应链不断涌现“新课题”——应用于HUD抬头显示的Mini-LED技术。抬头显示要想代替机械仪表盘,必须解决在白天、强光下能看清的问题,这对芯片和光源器件亮度和可靠性的要求更高。

“在打通链条的过程中,很多‘坑’我们已经踩过了,不少问题我们也已经历过了。有了经验,Mini-LED抬头显示技术落地时长会大大缩短,也许只用两年时间。”孙雷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