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碳登业务规模全球首位,低碳产业聚势成链
中碳登业务规模全球首位,低碳产业聚势成链——“碳”索湖北绿意浓
中碳登登记、结算、账户、信息服务中心。
新闻调查
你可能很难想象,汽车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会向大气层释放约2.5千克的二氧化碳;每生产1千克牛肉,会产生将近300千克的碳排放。
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被认为是遏制气候变暖的突破点。
1997年,《京都议定书》以联合承诺的形式首次提出碳交易概念。从此,二氧化碳有了“身价”,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商品,碳交易成为全球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化手段。
碳交易,就是通过市场化手段,让有效减排企业出售多余的碳配额;超标排放的企业则需购买配额,由此推动企业减少碳排放。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位于湖北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下称“中碳登”),承担全国碳市场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业务。
截至今年5月24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4.58亿吨,累计成交额263.4亿元,业务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中碳登顺利完成691个工作日的交易清结算工作,累计清算101150笔业务,累计清算金额526.8亿元。
碳产业发展聚势成链
龙头舞起,聚势强链。同时拥有全国和区域两个碳市场,湖北碳产业发展拔节起势。
5月23日,在武汉敢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敢为科技”)密不透光的镀膜实验室内,研发人员正聚精会神进行滤光片镀膜实验。
这个滤光片,是工业级高精度光学气体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光源、气体池、探测器共同组成高精度光学气体传感器。“有了它便能连续监测固定点位气体排放,利用光学手段,在短时间内完成气体特性获取与定量分析,精准摸清企业碳排放量。”敢为科技总经理张俊龙表示。
“双碳”风口之下,“捕碳能手”成为香饽饽。在细分市场领域,敢为科技工业级高精度光学气体传感器全国占有率达到15%。
悄然间,围绕碳排放,不仅撬动设备制造大市场,还催生了一批新服务、新业态。
目前,中碳登大厦汇集中碳科技、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安泰信用评级等47家涉碳机构和企业,涉及碳金融、碳资产、低碳数字化科技等细分领域,初步形成“一栋楼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碳市场服务产业链。
在低碳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湖北走在全国前列。
湖北经济学院在全国最早成立以“低碳经济”命名的学院;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全球气候治理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等一批“碳智库”先后成立;中碳登研究院主动参与国家碳市场、绿色金融等重大战略、政策和标准制定,着力推动碳市场高端智库建设……
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阎忠宁表示,碳市场已从单纯作为一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政策工具,逐步深化并演变为一个引领各方积极参与“双碳”目标进程的新兴服务业态,更成为一项集合降碳、产业发展以及金融创新的综合性工作。湖北在碳市场建设和碳产业发展上具有先发优势,以中碳登大厦为中心,200余家涉碳服务企业、机构汇聚武昌,双碳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截至今年5月17日,湖北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量为4.03亿吨、成交额达97.98亿元,分别占试点碳市场的43.2%、42.0%,累计成交量居试点碳市场前列。
产业发展吹拂“绿色新风”
5月14日,中碳登大厦3楼登记结算大厅,一块黑色大屏幕上显示着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价格走势。
通过大屏能看到,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内,碳配额价格的最高点是62.29元每吨;在第二个履约周期内,碳配额的交易价格最高点是82.79元每吨;当天,碳配额的交易价格已突破100元每吨。
碳配额价格越高,意味着被纳入碳市场中的企业,履约成本也越高。通过市场化手段,倒逼能耗大户降低排放。
国家电投湖北电力有限公司是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企业之一。在该公司旗下荆门绿动能源有限公司,管束车将制备好的氢运往掺氢站的卸气柱,再在调压撬中进行减压降温。减压两次后,压强从20兆帕降至约6兆帕,工作人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精确调整,以匹配管道气的压力,调试完成后,开始将氢掺入天然气。
2022年9月29日,国家电投荆门燃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在运燃机实现30%的掺氢燃烧改造和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全球首例在重型燃机商业机组上实施高比例掺氢燃烧改造试验和科研攻关。
天然气掺氢为“减碳”提供了新思路。“一台78兆瓦的燃气机组30%掺氢,每年约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万吨。”国家电投湖北电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3月,荆门绿动启动纯氢燃机平台试验,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助力企业清洁高效生产。
在华能集团阳逻电厂,持续开展节能降碳和环保治理工作,累计投入各项环保技改资金达26.1亿元,各项污染物排放均优于火电企业超低排放限值标准。“傻大黑粗”的水泥厂变身“洁新亮”,截至2023年底,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单位熟料产品煤耗下降22.73%,碳排放强度下降10.14%。
在湖北,越来越多的绿色工厂正在崛起。工信部公布的2023年度国家绿色制造名单中,湖北77家绿色工厂入选,数量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
如今,湖北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绿电装机占比达65%,以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支撑了第7位的经济总量。
加快布局“双碳”产业赛道
5月19日,湖北宏泰集团与武汉市黄陂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同设立湖北省绿色低碳发展产业基金,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向绿色低碳产业集聚。
总规模100亿元的湖北省绿色低碳发展产业基金,由湖北宏泰集团旗下双碳基金公司联合央企、武汉市黄陂区政府以及湖北省投资引导基金共同设立,服务湖北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基金主要投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和低碳技术等产业领域。
围绕中碳登、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湖北双碳基金公司等涉碳平台,湖北宏泰集团组建了湖北中碳资管公司、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中碳教育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等一批涉碳机构。
目前,湖北正以“链长+链主+链创”机制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确定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湖北联投集团、盛隆电气等8家链主企业,推动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家链创机构,与省内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建立创新联盟,支持链主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其中,湖北联投集团加快布局“双碳”产业赛道,聚焦流域系统治理、生态环境优化、循环再生经济、绿色清洁能源等生态环保业务领域,系统培育新质生产力。旗下东湖高新集团开创燃煤火电烟气治理第三方特许经营先河,年处理二氧化硫45万吨、氮氧化物6000吨、烟尘17万吨,装机规模位居全国前五。
盛隆电气正加快落地“双碳”专委会,联合黄淮实验室等机构共同成立科创中心,围绕湖北、河南、山西等地区高效节能产业的发展,不断激活需求端市场,形成区域优势互补、产业互助、技术互通的良好局面。
《湖北省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到,到2025年,湖北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6000亿元,建成1个年营业收入500亿元、3个年营业收入300亿元、2个年营业收入2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左晨)
相关阅读:
47家涉碳机构汇聚中碳登大厦——
一栋楼就是产业链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5月11日9时,武昌区中北路旁的33层中碳登大厦,不时有人进进出出。大厅中间的展示牌上,显示着入驻企业名称。
中碳登、中碳科技、中环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全球气候治理研究中心……一大批涉碳“选手”汇聚于此,初步形成“一栋楼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双碳产业链条。
武汉双碳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于2022年7月成立,首要任务就是招引企业入驻中碳登大厦,并服务入驻企业。该公司总经理马激光介绍,自2022年10月10日,全国碳排放权登记注册结算中心(下称“中碳登”)入驻大厦以来,吸引了47家双碳领域龙头企业和研究机构落户,涵盖碳交易服务、碳资产管理、碳金融创新、碳科技转化等细分领域。
在中碳登大厦门口,经常停满小车、大巴车,前来参观学习的单位络绎不绝。“自2022年10月以来,我们累计接待了全国400多家企业前来考察交流、70余批次的政府部门实地考察。”马激光说,通过打造全国首个碳金融交易创新楼宇,与楼内企业深度合作,可为地方政府、企业提供“双碳”领域项目设计、规划、实施等全过程服务。
中碳科技(湖北)有限公司,致力于运用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碳排放核算与评估、碳减排认证、碳融资和碳资产管理咨询等“智慧碳管家”服务。
在“双碳”产业“新赛道”,中碳科技凭实力赢得众多大客户信任:承建的武汉气候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武碳通”上线;为联想集团出炉碳中和行动报告,为美国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提供智慧能碳管理平台,石首市低碳城市规划、江汉路低碳社区规划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2023年6月,武汉华商低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商低碳”)入驻中碳登大厦,主要为有需求的企业构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打造近零碳场景。
“我们在园区、学校、医院、工厂等领域,实施了近2000例碳减排工程,为30多家控排企业提供碳管理服务。”华商低碳相关负责人介绍,现阶段,企业正准备和武汉双碳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打造水果湖街道低碳场景应用样本。
“我们楼上楼下的企业都是合作关系,我们现在承接的一些项目,比如光伏、碳资产开发等,楼内企业都能承接,实现高度协同。”马激光说。
据悉,武昌区以中碳登大厦为先行载体,吸引了200余家涉碳服务企业、机构落户,打造了覆盖碳市场全过程、全口径、全要素的双碳创新服务产业链条,形成以中碳登大厦为核心,以武昌环沙湖产业带为载体的碳要素富集高地。(左晨)
“武碳江湖”用户近2万人——
低碳生活能“赚钱”
5月15日,武汉碳普惠开展全国低碳日主题活动。
骑车、坐公交地铁也能挣“钱”了?
4月29日,在武昌区中北路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用支付宝扫开一辆共享单车,骑行1公里后,便获得了40克减排量。
然后,如果选择乘坐公交车,能获得150克减排量;乘坐地铁,能获得170克减排量;每骑行1公里,获得40克减排量……这些减排量,会存到“武碳江湖”个人“碳账户”,当累计到一定量后,就能兑换周边文创或商品。
打开“武碳江湖”里的“低碳商城”页面,记者发现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优惠有很多,比如,800克减排量,可以兑换T3出行88元乘车优惠券包;1000克减排量,可以兑换美团单车直减1元的优惠券……
这种个人低碳生活方式,有个统一的名字——碳普惠。简而言之,就是一种面向大众、以“碳”为媒的激励机制,对资源占用少或作出低碳贡献的人给予奖励。
2023年6月,武汉碳普惠个人低碳生活平台——“武碳江湖”正式上线,该平台由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武汉碳普惠”)负责运营。在微信或支付宝登录“武碳江湖”小程序,点击“获取授权”,就能注册个人“碳账户”。截至目前,“武碳江湖”用户接近2万人,累计访问63.2万人次。
武汉碳普惠董事长刘树介绍,“武碳江湖”通过武汉市政府认可的算法,把用户低碳行为计算成减排量并累计到个人“碳账户”,激励用户多去尝试低碳生活方式。
“我们日常吃穿住行都要使用能源,一个人用能看似有限,但加起来总量不容小觑。”刘树说,武汉碳普惠体系不仅有面向个人的“武碳江湖”平台,还有面向法人主体的“在线碳核算平台”,该平台能帮助有意愿参与碳中和的企业和政府核算碳数据,通过实时在线监测,让企业对减排数据“一目了然”。
今年3月30日,招商银行武汉分行与武汉碳普惠联名推出“低碳绿卡”。该卡集合传统银行账户、个人碳账户、武汉通账户,是全国首张“三户合一”低碳绿卡。市民拿着这张卡乘坐地铁或公交,能获得相应减排量。银行按一定的比例转化为招碳值,可用招碳值兑换礼品权益。
随着低碳理念不断深入,全国各地都在密集建设、推广碳普平台。据介绍,武汉碳普惠与宜昌、襄阳、鄂州、黄石、孝感、十堰等6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达成合作意向,与山东、云南、江苏等地政府和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将复制推广武汉碳普惠模式。
今年,武汉碳普惠还将推出“武碳江湖”2.0版本。新版本将强化与美团、滴滴、支付宝等平台类企业合作,建立分布式碳账户,用户践行低碳场景后,就能一键接入积累减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