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季度数据中,这三大行业成绩亮眼

发布时间:2024-04-25阅读:397

4月22日公布的一季度武汉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5.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4.4%,表现突出。

作为市场化的中间环节,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在优化产业布局、畅通产业循环、提升产业能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加速发展的背后,正是得益于多式联运、物联网技术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等的迅猛发展。武汉生产性服务业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培育。

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创新提升物流效率

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两年增长30%以上

阳逻港全景图。

23日,阳逻港一期码头。随着一声长鸣,装载着座椅骨架、纺织品、医疗用品等70标箱的“华航汉亚1”轮离开阳逻港,前往韩国釜山港。

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社会物流总额达到4.75万亿元,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增速超过20%。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79万标箱,稳居长江中上游港口首位。

今年以来,武汉港延续良好发展势头,货物运输规模继续保持稳步扩大。一季度,武汉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5.82万标箱,同比增长30.3%。从2022年以来,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两年增长30%以上。

阳逻港是武汉港的核心港和枢纽港,全市80%的进出口货物均在此完成运输。一季度,阳逻港(一、二、三期)完成60.3352万标箱。

“一季度,阳逻港满弦开弓,货物量同比增长18.5%。”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文川介绍,今年以来,阳逻港积极推进龙门吊远控改造、阳逻港三期IGV(无人集卡)运营等项目,全面完成岸电系统升级改造工作,实现岸电数据和“船E行”系统实时对接。

为提高时效性和运输效率,长江新丝路物流集团依托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打造“云上多联”智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实时捕捉物流动态,推动物流数据信息共享和单证标准化,企业在开展多式联运业务过程中只需签署一份合同,签发一张提单,实现一票到底、高效运转,大幅提升了物流效率。

在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同样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这里有效解决了武汉港水铁联运“最后一公里”瓶颈,目前,码头先后开通“武汉—宁波—欧洲”“攀枝花—武汉”“武汉—南沙—东南亚”班列,打通至欧洲、东南亚等多条“铁海联运”通道。

一季度,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6万标箱,同比增长为16.3%,占武汉港的5.36%。

多式联运格局效益凸显

中欧班列(武汉)一季度营收增长3倍多

中欧班列(武汉)开行10周年。

23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着空调、服装、日用品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武汉)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一路向西开往欧洲。

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武汉)共发运重箱折列267列、22096标箱,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5.77%。中欧班列(武汉)与长江黄金水道构建起的以阳逻港为核心的多式联运格局效益凸显。

3月17日,一批经中欧班列(武汉)运回的板材、新闻纸,从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简称吴家山中心站)经香炉山站发往武汉阳逻铁水联运一期示范基地,再以阳逻港为枢纽中心分拨至全国各地。与从吴家山中心站到阳逻港全程拖车转运相比,这一方式为客户降低了15%左右的物流成本。

汉欧国际负责人介绍,一季度,通过与长江新丝路物流集团、武港集团的合作,成功将中欧班列(武汉)回程货物通过“公转铁”分拨至阳逻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对冷链班列的需求不断扩大。目前,汉欧国际拥有209台自备冷藏箱,专注冷链班列运输及集装箱箱源保障,为冷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天候可视可控”全流程跨境供应链服务。一季度,中欧班列(武汉)开出多趟冷链班列,承运品包括药品、电子产品、水果、绿植、化妆品等。

“随着物流通道网络从‘连点成线’到‘织线成网’,中欧班列(武汉)实现了向东出海,向西经中亚入欧,向南至东盟,向北至俄罗斯四向齐发的新局面。”汉欧国际相关负责人介绍,中欧班列(武汉)开行之初,仅有四条国际物流通道,以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三个口岸进出境,目前,中欧班列(武汉)已形成七个口岸进出境的格局,共拥有53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16个城市。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80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7.4个百分点。

上周,岚图汽车在意大利举行品牌发布会,成为中国首个进入意大利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国家队”。自2022年出海至今,岚图汽车先后进入挪威、芬兰、丹麦、荷兰等欧洲国家,累计出口近万辆。

“通过中欧班列(武汉)平台,风神、岚图等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能够更便捷、高效地通达欧洲市场,有效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东风品牌布局海外,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进程。”东风进出口公司国际物流服务部部长徐天表示。

新技术新设备加快落地

“小包裹”畅通经济“大动脉”

中通快递转运中心,员工对快件进行分拣。

24日上午,记者在中通武汉转运中心看到,自动传送带上密密麻麻的快件朝着不同的分拣口滑行,900余名操作员各司其职,进行快件进出港操作。室外,一辆辆中通货车满载快件,向武汉及周边城市驶去。据了解,4月下旬以来,中通武汉转运中心日均进出港中转量达到了500万票/天。

记者从武汉市邮管局了解到,一季度,武汉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5.99亿件,同比增长20.47%。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55285.96万件,同比增长21.78%。

“小包裹”畅通经济“大动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着更多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应用加快落地。

在菜鸟武汉智慧物流园,宽敞的工厂内,接驳货物的AGV机器人来回穿梭,巨大的堆垛机将货物送到30多米高的立库货架上,商品实现自动出入库。各个环节无缝衔接,井然有序。

快递行业头部企业加速在汉布局,助推武汉持续深化快递示范城市建设。

上个月,圆通速递华中转运仓储物流中心在武汉市黄陂区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圆通票单量可达近5亿票。

“正在建设的华中地区圆通速递区域总部,目前来说是全国最大的单体物流运营中心。”圆通速递华中转运、仓储物流中心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黄陂具备绝佳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邻界的多条高速及天河机场就是发展航空快件的“速递通道”。

今年年初,武汉发布《深化“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将累计培育7个年业务量突破1亿件的快递品牌和5个快递服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