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亿城市聚力再跃升

发布时间:2024-03-05阅读:423

2023年,武汉经济总量跃上2万亿新台阶。

作为中部唯一超大城市、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站在新起点上,武汉如何聚力再跃升?

江城武汉,彩虹与城市相映。

近日,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武汉迈入两万亿城市行列,将会形成巨大的发展势能,进一步提高武汉在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当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武汉作为超大城市,GDP达到2万亿元意味着城市经济发展已经达到新高度,这对武汉来说既是重要节点,也是新的起点。”在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理工大学校长许强看来,GDP规模超过2万亿元,为武汉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座。

因为工作原因,许强一直关注武汉。他说,近几年,武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比如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北斗、氢能等产业发展迅速,在产业“含新量”方面做足了文章。

“踏进2万亿门槛,不仅是量变,更是整个产业结构质的转变。”许强了解到,2023年,武汉研究出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布局未来显示、元宇宙、电磁能、量子科技、新型储能、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等未来产业。他认为,快速发展壮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正在形成武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武汉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连年‘新年第一会’聚焦科技创新主题,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许强说,两万亿奠定的坚实基础,将推动武汉重塑科创强城内核,以新质生产力为武汉未来发展蓄力。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也认为,2024年,亟需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新维度。新质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新动能。“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高质量生产力。”

“如果说汽车、钢铁、石化、造船等传统产业撬起了武汉GDP突破万亿元的体量,那么如今的武汉应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让城市向更高能级跃升。”许玲说。

她特别提到,数智时代,教育也拥有了新使命。“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量创新人才的有力支撑。培育新质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所在。”

许玲建议,要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人才支撑,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与改革力度,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与现代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既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又能熟练应用AI等新技术,符合新质生产力所需的新质人才。

“眼下,谁能抓住数字技术、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光电子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加快应用新科技新技术,提升生产力的现代化水平,谁就能够在现代化发展竞争中占得先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科集团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正高级工程师刘武说。

刘武建议,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面向人工智能新时代,武汉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超级计算和人工智能计算“双中心”的城市,要抓住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量子信息科学和5G通信等新技术,积极布局智能机器人、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通过新技术驱动产业变革,以促进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

加快“三个优势转化”践行新发展理念

武汉理工氢电工作人员在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操作。

站在新起点上,武汉明确提出“三个优势转化”,即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从新发展理念出发,分析了“三个优势转化”的实现路径。

“创新成为发展主旋律。”余淼杰说,武汉可从两方面着手,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一是提高基础研究占研发的比重,二是提高研发占GDP的比重,以此推进基础性、原创性创新,促进技术改进。

余淼杰分析:“武汉乃至湖北的区位优势,更有利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特别是在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物流畅通上,未来能走在全国前列。”要利用好沿江优势,推进长江黄金水道的进一步发展,加快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构建一个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武汉乃至湖北的开放新格局。

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的负责人,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深知创新对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武汉迈上2万亿台阶来自创新发展,未来,更加依靠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发展需要依靠全社会协同的力量,企业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需要一批创新民营企业能持续进行核心技术攻关。”

“武汉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承担着中部绿色崛起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两大重要使命。”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湖北省副主委、湖北经济学院院长方洁认为,要做好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武汉首先要打造绿色生态的城市品牌,用好“一城秀水半城山”禀赋,打造世界级生态城市,吸引旅游资源,促进招商引资,打造人才高地。

“武汉要围绕水资源,协同打造与‘水’相关的新质生产力。”方洁建议,武汉要深入抓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设,促进产业绿色发展,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

“武汉可依托‘中碳登’这一‘聚绿盆’,深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吸引双碳头部企业集聚,围绕碳交易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方洁说。

在区域发展中放大辐射力

无人驾驶巴士行驶在武汉街头。

“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对武汉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标志着武汉在中国城市第一方阵的地位更加稳固,同时在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全国政协委员、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诚说。

投身北斗产业20年,付诚对湖北武汉的产业创新发展充满期待。“湖北省制订出台了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将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及北斗纳入湖北省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引领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将通过五大产业规模实力的稳步提升,带动湖北制造业产值迈上7万亿新台阶。”付诚说。

付诚认为,作为区域发展的引擎,武汉应当抓住国家战略机遇,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促进中部崛起、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付诚表示,武汉应全力推进以北斗硬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链长、链主、链创”协同发展为依托,紧盯“十四五”期间北斗三号和万物互联数字经济增量的万亿市场,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推动“高校、院所、企业”协同创新,真正实现武汉北斗产业链“软硬件互为支撑、上中下游联动、终端产品为引领”,夯实以终端、板卡为代表的北斗“硬科技”企业,形成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底座”、提升武汉北斗全球竞争力,为武汉释放区域辐射带动力提供更大底气。

城市跃上2万亿,意味着在区域发展中要肩负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春山认为,武汉要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底座,锻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乘高铁从武汉出发,4小时可通达北上广深等城市、5小时可覆盖全国11亿以上人口。”在马春山看来,近年来,武汉“铁水公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加大力度支持提升武汉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有利于提升区域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构建更高质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切实提升武汉交通枢纽能级?马春山建议,首先应当高效率开工入规项目、高标准新建枢纽站场、高质量完善区域路网,支持武汉加快打造高铁网络中心;同时,要着力提升武汉在中部地区、湖北省水运体系中枢纽作用,做大做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将阳逻港建成中部领先、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现代化集装箱港口综合枢纽;在空港方面,要从资源、政策和规划三个方面着手,支持武汉—鄂州打造以空港为核心的快货门户,推动航空运输优势在激烈国际国内竞争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