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成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 折射大城治理绣花功夫

发布时间:2024-01-21阅读:364

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微循环路、微改造、微改革、微应用、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连日来,武汉两会上的代表委员研读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小”和“微”是报告高频词。

当前武汉,超大城市能级跨越提升,“小”“微”成为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意味着什么?“大城治理,更讲究绣花功夫!”20日,代表委员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这些“小”“微”中的大城治理之变。

缘石坡道、微循环路、背街小巷

民生微小处频频出现,彰显城市温度

记者梳理发现,一些民生领域的微小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出现。例如,“开展150条主次干道缘石坡道‘零高差’改造”“建成微循环路100条”“实施300处背街小巷、100处以上空置地块环境综合提升”等。

“大城治理,更讲究绣花功夫。城市的微改造,本质上就是将心比心,服务群众。”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民生微小处,市人大代表、青山区青山镇街道船厂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卿畅这样说道。

近年来,卿畅陆续见证并参与了社区海绵城市改造、“三供一业”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多项民生工程。

“如何改造,改造哪些项目,改造方都会充分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卿畅告诉记者,社区一度存在居民停车难问题。在充分征集居民意见后,社区将一处空置地块予以平整,新增了一百多个车位,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卿畅说,这些民生细微处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是市政府听取民声采纳民意的结果,体现了城市的温度。

“微改革”“微应用”

政务服务提升,小杠杆撬动大收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20项‘微改革’‘微应用’,成本不大,却能大大提升市民和企业对城市的好感度。”市人大代表、湖北省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剑华说。

刘剑华说起切身体会:“这些年,我感觉到市民办事越来越方便了。”前一阵,她去政务窗口办理个人证照,没费什么神,很快就办好了。

“‘微改革’和‘微应用’很多都用在了政务服务的优化上。”她说,政务服务直接面向市民和企业,是市民和企业感受城市的第一窗口。办事效果好不好,办事流程通畅与否,市民和企业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出来。

除了市民身份,刘剑华也是一位企业代表,深耕城市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领域长期和审批窗口打交道的她说,对于企业来说,通畅且灵活柔性的政务服务能为企业经济活动节省很多精力和成本,催化企业活力。

刘剑华说,武汉应持续推出“微改革”“微应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用小杠杆撬动大收益。

“小巨人”、小微高新技术企业

惠企政策频出,夯实中小企业发展信心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突破300家”“50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小微高新技术企业跃升”“设立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510家”……

市人大代表、武汉创青谷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荷婷长期与小微企业打交道。

黄荷婷说,政府工作报告中不断出现“中小企业”的字样,让她和她的企业家朋友们振奋不已。

她介绍,在武汉创青谷科技孵化器内,100多家企业持续创新,探索新领域,研发新技术。“这就是政府对中小微企业重视的结果。各种孵化政策、惠企政策频出,给了企业负责人发展的信心。”

印发《武汉市2023年中小企业工作要点》、出台《加快培育中小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方案》……

近年来,武汉正以久久为功的耐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广阔舞台。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净增中小企业11.06万户,总数达89.37万户,同比增长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