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在汉举办
当前,引领全球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巨变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汽车产业与相关产业跨界融合,也带来了汽车供应链的重构。在此机遇下,武汉该如何推动汽车产业“增量转型”,提升供应链韧性?
11月11日,2023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第二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在武汉经开区举办。来自全球汽车行业各领域百余位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齐聚中国车谷,聚焦供应链安全与布局、新汽车供应链打造、传统供应链升级等热点话题深入交流与探讨,寻找构建世界一流汽车供应链的对策、方法、路径。
■ 武汉经开区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
当前,国内汽车市场处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和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正在推动武汉汽车产业全面提升。
东风公司是湖北汽车产业的“顶梁柱”。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祖同指出,当前,汽车供应链体系由以往的“链式关系”正加速向“网状生态”演变。东风公司愿与更多产业链上的优质企业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产业新生态,助力国内国际市场高效联动,推动我国尽快迈入汽车强国之列。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说,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上,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新生态正快速构建,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据悉,在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浪潮中,武汉正全面布局、精准发力,打造“数字车谷”,建设“智能车谷”,全力推动汽车产业实现升级跨越。
“汽车行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合肥、西安、常州等新锐城市对传统汽车集聚区形成超越态势,促使我们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武汉经开区出台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战略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要每年投入30亿元支持车企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致力于用三年时间,把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至50%,汽车零整比提高到0.6∶1,力争到2025年,武汉经开区汽车产量达到150万辆、新能源汽车75万辆,形成老牌国家队、造车新势力、合资新实力“三足鼎立”的竞争态势。
同时,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认为:“降成本永远是应对激烈竞争的有效手段,近地化配套将成为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必然选择。”为此,该区出台多项近地化配套政策,支持汽车供应链企业落地、支持整车厂本地化采购。
■ 以湖北为代表的中部汽车产业集群具备比较优势
“以湖北为代表的中部汽车产业集群在商用车领域具备完整产业链,在传统燃油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核心零部件方面具备比较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凸显。”在供应链大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罗军民发布《中国汽车供应链布局与安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罗军民介绍,本次报告是承接2022年在汉举行的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共识的重要行动,线上线下调研长三角、大湾区、成渝、中部、京津冀、东北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系统地梳理了全国汽车供应链布局情况,直击供应链痛点问题,形成“1+6+N”研究报告,并对全国汽车供应链布局、建设和实施路径提出了建议。
报告显示,随着整车企业布局与发展,全国汽车供应链呈现明显集群式发展特征,六大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值占全汽车行业产业产值约80%。
其中,以湖北为代表的中部集群在发动机、变速箱、驾驶室、转向系统、商用车电驱系统等方面表现出长板优势;在电控系统、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摄像头、自动驾驶算法等智能化软硬件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近地化配套率上,中部集群传统汽车约为60%,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约为16%,核心零部件的供应主要来自福建、江苏、广东等地,零部件近地化配套为中部汽车产业链带来发展新机遇;在整车产值与零部件产值的“整零比”中,中部集群“整零比”为1∶0.8,仅次于长三角集群,在全国六大集群中名列前二。
作为中部集群的重要汽车产业聚集区之一,近年来,武汉经开区积极抢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主动权,把零部件摆在与整车同样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设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动力环节,引育智能网联核心企业,加快推进“双智”试点,助力湖北加速打造更具韧性、安全可控的汽车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