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 不负耕耘——写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发布时间:2023-09-23阅读:465

9月23日是秋分,我国将迎来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放眼广袤田野,牛羊成群、秫熟稻香。今年的秋粮收获来之不易,一些地区经历台风、洪涝等极端天气挑战,各地各部门攻坚克难,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全力以赴,为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不懈奋斗。

金秋的田野,酝酿着收获的希望。这是对辛勤耕耘的致敬,也为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夯实了根基。

秋粮丰收在望

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振兴村,阳光照在广阔的稻田。不远处的加工车间,不时传来阵阵机械轰鸣声,当地正加快大米生产进度。

“一个多月前田里洪涝挺厉害,抢排积水后,前段时间趁着阳光足我们赶紧喷施叶面肥,很多被水淹过的稻穗又二次扬花了。”红扬有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殿红感慨地说,从20日便开始小范围收割水稻,预计10月5日前后能全部收完。

“抢”字,是今年不少地方粮食生产的关键词。两千公里之外,在河南省沈丘县,种粮大户王洪涛种了500亩玉米,还有5天左右就要收获了。

“今年夏收时政府支持抢收烘干晾晒小麦,最大程度减少损失,田地晾晒了几天就种上秋粮了。现在玉米长得不错,全程机械化也很方便,在外打工的人只要告诉地块位置,就能请县里农机服务合作社帮着收。”他边说边掰下一个玉米棒,剥开皮,露出饱满的籽粒。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在100个大豆、200个玉米主产县整建制推进,重点推广耐密品种、高性能播种机,并配套精准肥水调控措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上半年建成高标准农田约3663万亩。

在秋粮生产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派出20多个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赴河北、黑龙江、吉林、甘肃等省份指导落实防汛抗旱关键措施,中央财政及时下拨18.9亿元资金支持灾区抗灾救灾,下拨24亿元玉米大豆“一喷多促”一次性补助资金,对14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予以补助,促进壮苗稳长、灾后恢复、灌浆成熟、单产提升。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除华北东北部分地区遭遇较重洪涝、西北局部遭遇干旱外,全国面上旱涝灾情总体轻于常年。目前秋粮陆续开镰收获,丰收在望。

“大食物观”指引农业高质量发展

秋高气爽的季节,在江西省吉水县白水镇井冈蜜柚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柚子树上挂着沉甸甸的果实,村民忙着施肥、除草。

吉水县有井冈蜜柚9.24万亩。近年来当地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供应种苗和技术服务,引导农户种植蜜柚,投入近300万元购入选果设备进行分选分级,修建贮藏保鲜库,有效延长供应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米袋子”“菜篮子”产品丰富、质优价稳,是民生关切,也关系农民收入。

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鹤龙湖镇,2.2万亩螃蟹养殖基地迎来丰收。村民姚若辉和蟹农们站在船上,把沉甸甸的蟹笼从池塘里提起。“我们合作社今年养了200亩螃蟹,产量在2.5万公斤左右,销路很不错,大家盼着能增收。”

“舌尖上的幸福感”,是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

今年以来,我国扎实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耐盐碱品种加快选育;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发展稻虾、稻鱼等生态种养模式;上半年猪牛羊禽肉、禽蛋、牛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6%、2.9%、7.5%。食用菌全产业链科技支撑行动全面实施,科研人员开展经济藻类新养殖种质创制,构建高质量健康养殖模式。日益丰富的餐桌,不断增添老百姓的获得感。

汗水洒在希望的田野

汗水,是对土地最朴实的滋养,浇灌着美好生活的希望。

在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李浩寨乡小旷野村,冬马铃薯、红薯轮作示范地迎来采挖期。杨万林拿着刚挖出来的红薯,用小刀削开后仔细观察,记录相关情况。

杨万林是建水县薯类产业科技特派团团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下田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一把小刀是必备物品。“除了地表观察长势,把薯类切开才能看到更多情况。”他说。

科技特派员们在开展服务中,倾听群众需求,发现产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双薯”轮作模式就是杨万林团队研发集成的技术模式,自2022年开展示范应用以来扩展至多个县,年新增粮食(鲜薯)10.34万吨,新增农民收入1.61亿元。

农业丰收、乡村振兴,关键要有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

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吕亭镇新店村,千亩稻田丰收在望,返乡创业的汪启航正在田埂边,将农田里多余的积水排出。打造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他通过农业增效让农户看到希望。

2018年,汪启航上任村党总支书记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村庄吃水难问题,推动从市区延伸铺设20多公里的管道,让周边8个村都吃上放心的自来水。这些年村里的路整洁了,河流清了,人居环境提升了。今年他还牵头组织了篮球联赛,各村篮球爱好者自由组队,场内座无虚席。

新店村的变化,是千千万万乡村的缩影。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通过多方面努力,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全面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面向全国遴选1.8万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进行定制化培育,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提高解决乡村发展建设治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山清水秀、各美其美,村庄展现新颜。目前全国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1%左右,14万个村庄得到绿化美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广袤田野上,亿万农民群众和“三农”领域工作者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而努力。一个个淳朴而生动的故事,在青山绿水间持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