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软件十条”发布 头部企业最高可获1亿元奖励

发布时间:2023-08-20阅读:453

政策“上新”,升级光谷“软实力”。8月17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在中国光谷新闻发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加快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光谷软件十条”)及其实施细则。

据介绍,“光谷软件十条”重点支持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和光电子、集成电路、生命健康、地球空间信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应用软件。单个企业每年最高可获1亿元奖励。

■ 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

十条政策聚焦五大方向

“十条政策实际对应五大方向,分别是规模提升、重点突破、产业集聚、要素保障、开放交流。”发布会现场,东湖高新区企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对“光谷软件十条”进行了解读。

规模提升方面,对面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软件领域企业上规模给予重奖,单个企业每年最高500万元;软件头部企业落户给予“一事一议”支持,金额可达1亿元;支持企业进行软件业务剥离,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重点突破方面,对具有颠覆式意义的原创开源项目软件开发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每年择优支持若干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际落地的优质解决方案,给予企业最高500万元奖励。

产业集聚方面,打造中国软件名园,对入驻核心区的核心企业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打造特色集聚地,形成集聚效应和生态示范的园区运营公司每年给予最高100万元运营补贴。

要素保障方面,强化金融支撑作用,发起设立10亿元软件产业基金,夯实产业人才基础,对人才入职光谷软件企业给予一次性支持,并对新入规软件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新增就业补贴。

开放交流方面,光谷区域内企业或机构举办国际性、全国性活动最高给予300万元补贴;支持企业联合高校举办软件领域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

■ 构建开源生态

平台最高补贴3000万元

“重点聚焦开源,全方位系统性支持构建开源生态,为高新区乘开源之势打造软件产业创新高地奠定基础。”现场解读中,“开源”成为“光谷软件十条”的关键词之一。

当前,软件开发和人工智能发展模式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基于开源生态汇聚全球力量已成为主导模式,ChatGPT横空出世为开源模式爆发式发展提供了范例。“要搞软件,就必须搞好开源生态建设。”

据介绍,“光谷软件十条”围绕开源服务平台、开源项目和开源协作方针对性设计了支持政策:支持开源平台建设,单个平台项目最高可补贴3000万元;鼓励龙头企业发布自主技术开源项目,对原创性、爆炸性、轰动性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模型,单个项目最高可补贴1000万元,形成大企业发榜、全球软件开发爱好者共同揭榜的氛围;同时着力提高开源社区活跃度,支持举办开源大讲堂、开源竞赛等活动。

“本次政策是对整个开源生态链上的每个环节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支持,放眼全国也是很罕见的。”在极狐信息技术(湖北)有限公司华中大区负责人张量看来,目前软件开源领域还存在着认知不足、生态不完善等问题,“光谷软件十条”对开源领域各方给予了很好的资助,“一旦开源生态形成之后,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会得到质的提升”。

■ 聚集上千家软件企业

“多组团”软件产业快速发展

“我们并不是特别看重给多少钱,政策真正有帮助的是促进研发、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同时打造应用场景与产业生态。”武汉开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穆骅在接受采访中说。

在穆骅看来,工业软件是支撑制造强国发展的关键之一,正处在产业自发融合的初级阶段,企业的快速增长与企业间的“野蛮生长”并存,“最后一定是大浪淘沙,形成大中小企业有机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光谷软件十条’将在产业生态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武汉发展软件和网络安全产业链的核心区,光谷的“软件生态”正快速发展。

长江日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光谷目前已形成以武汉软件新城为“一核”,数字经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聚集区为“一区”,软件融合应用创新翼和数字技术赋能示范翼为“两翼”,以及工业软件、北斗软件、数字文创、智能网联汽车软件等“多组团”的软件产业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光谷已聚集软件企业超1000家。去年,光谷软件业务收入超1700亿元,占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近七成,同比增长超过20%。

截至目前,光谷软件产业已集聚百亿级龙头企业5家、规上企业超5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7家、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5家、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