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3.8万亿元

发布时间:2023-08-13阅读:421

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3.8万亿元

金融支持有力提振企业信心

“数据多跑路,融资更便利。”辽宁大连恒宝四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鳌说,年初公司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在大连信易贷平台提交了贷款申请,银行通过该平台,梳理了企业的水电气费、五险一金等数据,很快为企业发放200万元信用贷款,保障了生产经营正常开展。

在重庆旺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一批出口农机配件整装待发。“凭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还可申请贷款,金融服务这么周到,为我们专注主业、研发新产品创造了条件。”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习近平总书记7月24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持续加强。经营主体在金融服务助力下,添底气、强信心、增后劲,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走高质量发展路子。

降成本强保障,纾解经营主体急难愁盼

围绕各类经营主体急难愁盼问题,一系列金融政策举措落地见效,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推动经营主体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在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支持下,银行为我们提供利率优惠贷款,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力度更有底气。”中清睿(厦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祥奇说。

“夏收前,在‘再贷款+农业机械贷’支持下,我添置了几台农机,抢收粮食时派上了大用场。”江苏句容市郭庄镇种粮大户孙伟说。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已累计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398亿元,支持增加普惠小微贷款2.2万亿元。6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

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持续完善,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上半年,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6%,比上年同期低25个基点。

“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有效支持扩大需求潜力,促进经营主体迸发活力。”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说。

——纾解企业资金难题,更好保障企业现金流。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金融领域不断进行新实践。

“公司中标重庆市永川区的农村道路工程,按惯例,开工前需缴纳20余万元保证金。如今,当地推行投保履约保证保险,保费金额不到3万元,使我们的资金压力大为减轻。”天津欧柏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黄辉说。上半年,重庆市共计开具工程保函2.26万笔,为经营主体减少资金占用144.85亿元。

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通知,鼓励招标人接受担保机构的保函、保险机构的保单等其他非现金交易担保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这有利于减少项目建设资金占用,更好激发企业生产积极性。”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说。

——化解生产经营风险,护航企业稳健发展。

德龙智造科技园是广东省佛山市一处升级改造的村级工业园,重点引进智能家电、新材料等创新型企业。平安产险为园区打造“保险+科技+服务”风险减量服务,建设网络感知系统,通过热红外摄像头、声光报警器等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园区企业生产经营更有保障。”园区负责人冯敬元说。

构建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新模式,加大中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支持力度,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金融政策持续发力,助力广大经营主体“轻装前行”,在高质量发展路子上“加速跑”。

不少企业经营者表示,惠企政策的扩围、升级,反映出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决心一以贯之,让企业更有信心、有干劲。

助创新促转型,推动经营主体再上台阶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金融业拿出真招实招,对接经营主体立足创新发展的金融需求。

——创新授信模式,助小微企业“知产”变资产、信用变“真金”。

“绿色金融为企业打开了信用贷款大门。”上海智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军说,银行为企业量身定制风控模型和金融贷款方案,助力企业在换电领域加快创新脚步。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帮助我们专利变资金,满足了升级生产线、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融资需求。”广东省中山市掌声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喜平说。

加强对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挖掘运用,增加信用贷款投放;围绕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发展,构建专业化的服务机制……今年初,金融管理部门发布有关通知,引导金融机构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促进小微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实现“量增、面扩、价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3.8万亿元。截至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37万亿元,有贷款余额客户数4115.12万户。

——加强科技应用,更多资金“活水”滋润“三农”领域。

“‘种植贷’在手机上随借随还,灵活方便。”湖南省新化县石冲口镇黄精种植户曾志辉说。

黄精种植加工是新化县特色产业。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地有关部门与银行合作制定服务方案,以线上服务帮助黄精种植户实现“秒批、秒贷、秒还”。

年初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大科技应用力度,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服务水平,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各地各机构积极加强科技应用,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质效,越来越多资金“活水”向“三农”领域涌流,助力广大农村生产经营主体拔节生长。

——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为转型升级添动力。

鞋服是福建省泉州市重要产业。当地着力强化产业链管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兴业银行泉州分行与当地鞋服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福建一品嘉云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以上下游企业订单数据为基础,创设专属供应链金融服务。截至6月末,累计服务平台中小微客户28户,授信金额1.3亿元。

“这项服务解决了小微供应商融资难题,有利于本地鞋服产业供应链稳定,助推产业链各环节衔接顺畅。”一品嘉云创有关负责人说。

“量多面广的小微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供应链金融为抓手,既能够为更多有真实需求的企业提供精准支持,也有利于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增强发展后劲。”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扩消费畅循环,助力经营主体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在今年的荔枝收获季,广东省东莞市乡村振兴促进会与当地的保险机构共同举办公益助农协销活动,发挥保险机构平台资源、客户规模优势,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将桂味、糯米糍、仙进奉等特色品种荔枝从田间地头送达千家万户。

灯火夜市,人声鼎沸。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象园街道“潮溜街夜市”人气颇高,100余家特色小店引人游玩“打卡”。福州农商银行在夜市附近支起“金融服务摊位”,为“新市民”提供特色信用贷款、后台管理支持等金融服务,为“夜经济”加油助力。

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能,金融在供给、需求两侧齐发力。

今年以来,着力恢复提升商超、文旅等服务业供给能力,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广西提出银行机构用好“桂惠贷”等金融惠企政策,切实加大针对性减费让利力度,加强对餐饮住宿、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服务行业的信贷支持;江苏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主动对接连锁商贸流通企业、大型商超等金融需求,为下沉农村提供专业化金融支持,进一步扩大乡村消费空间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日前发布的《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汽车消费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首付比例、贷款利率、还款期限。多家金融机构表示,将进一步积极探索居民新能源汽车信贷需求,提供多样化汽车金融服务,助力绿色出行、促进绿色消费。

免息分期、大额满减、积分加倍……随着整体消费复苏,在今年电商平台开展购物促销活动同时,不少银行推出多种促消费信用卡活动,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

上半年,居民贷款合理增长,助力消费稳步恢复。6月末,信用卡、汽车和其他综合消费贷款比年初增加7100多亿元。

“金融优化供给、加强服务,促进市场活力复苏、供需两旺,经济循环更加畅通,将为广大经营主体打开更大市场空间。”董希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