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车企,争上国际赛道

发布时间:2023-08-10阅读:478

7月初,德国车企奥迪欲向中国车企购买纯电平台消息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当汽车进入电动化、智能化时代,中国品牌“换道超车”的故事正在上演。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赛道上,武汉应该如何更好发力?专家认为在汉车企具备去国际上竞争的能力。未来,武汉要立足自身工业基础、供应链体系、政策支持以及企业的努力,打造过硬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同时,推动自主品牌朝国际化方向发展。

中国汽车近10年具备正向设计能力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引领全球的爆发式增长,连续8年全球产销第一。7月26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与小鹏汽车签订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两款面向中国市场的大众品牌电动车型,有望于2026年走向市场。同时,大众将向小鹏汽车注资约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收购其4.99%的股份,成为其第三大股东。当天大众集团旗下的奥迪与上汽集团签署备忘录,深化现有合作。

小鹏汽车随后在公告中确认,双方将基于小鹏G9的平台合作开发两款面向B级纯电动汽车,小鹏汽车提供的核心技术能力包括车联网和辅助驾驶系统。此消息引得中国汽车行业从业者的众多欢呼。这虽听上去是中德汽车品牌的一次普通合作,实际上,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又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以市场换技术”是中国品牌在“一穷二白”时,意欲快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在汽车行业实现赶超的策略。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兼产业研究部部长许海东在接受访谈时认为,中国汽车其实是花了40年通过合资学习,在近10年来具备了正向设计的能力,到最近开始爆发。这种正向设计的能力,包括设计汽车、控制流水线质量工艺、管理供应链、检测供应链产品、保证质量、构建营销模式等,是覆盖从设计到市场的全方位综合能力。这说明,中国汽车企业如今在全球占到相对领先的位置。

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实力实现爆发式增长

“德国老牌车企向中国寻求合作,是完全正常的,而非偶然事件。这是我国产业强大的体现。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采访时进一步阐释,技术的互融共享或是合作是必然趋势,这一方面能使中国技术和产品有效走向世界;另一方面,欧洲车企和市场有相对敏锐的判断和对技术的尊重,这种合作代表整个中外汽车发展的良好合作机遇。“中国自主车企已有能力向外输出产品、平台技术和相关产业链。”在崔东树看来,相比40年前,中国车企的基础条件已经发生变化,企业规模优势、产品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且对市场需求敏感。爆发的背后是积淀,质变的产生来自量变。7月初,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新车下线。从1995年,我国首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历经27年时间,于2022年2月实现1000万辆产量,再到如今实现第二个1000万辆产量,则只用了短短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也突飞猛进。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二季度汽车整车出口为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占汽车整车出口量的25%,同比增长1.6倍,新能源车出口是整车出口的重要增量。据上半年GDP数据报,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上半年出口增长61.6%。中国新能源汽车近年来的爆发式增长在崔东树看来,并非价格优势占主导,而是凭实力真正发展起来的,是政策引领、企业努力、市场激发的共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