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博物馆”过早,这条街上67年老店摆出60种武汉早餐

发布时间:2023-07-29阅读:453

要想在一家店里尝到所有武汉人熟知的早点品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

在江岸区胜利街兰陵路有一家店它做到了。

它就是有着六十余年历史的“过早博物馆”——武汉三镇民生甜食馆总馆,

一家店竟然有60个早餐品种!

一周七天不重样

在甜食馆换着花样吃

7月26日早上7点多,长江日报记者来到胜利街兰陵路,600余米、一条不宽不窄的路,老房子、步行街,以及交错早餐美食店,武汉的烟火气在此产生了奇妙的融合。

三镇民生甜食馆原名民生甜食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民生路重新修缮,擅长做豆皮、汤圆和烧麦的几位老板一拍即合,一起在民生路上开了这家早餐店。

现在,店门口挂着“始创于1956年”招牌,现在有13家直营店。

总馆是第三代传承人—陈汉华,今年70岁。从1999年接手这家店,每天一大早来店里忙活起来。

店内的小吃多达60种,三鲜豆皮、糊米酒、烧麦、生煎包......武汉最为传统的早餐美食在这里一站式打卡,被网友称为“武汉过早博物馆”。

最具特色的就是糊米酒。3元一大碗,米酒由店内的老师傅手工制作,配上用勺子手工打制的糊条,口感细嫩,又香又甜。

“店里每天客流量大概是5000-6000人,其中三分之一的人进来都会喝一碗糊米酒。”陈汉华对糊米酒的受欢迎程度感到十分自豪。

现在,他的儿媳妇曼玲是第四代传承人,正在申请将糊米酒作为非遗文化。曼玲告诉记者:“这一份老武汉味道坚持传承下去,让大家通过最朴实老味道,最用心食材,品味最诚挚的武汉。”

除了糊米酒外,烧麦也在店里热销榜前列。陈汉华介绍,店里最早的烧麦师傅是吴文清,现在已经是94岁高龄了,但他偶尔仍会到门店过早,有时手痒还会亲自指导现在的制作师傅。从选料、调馅到擀皮、蒸煮,师傅们细致地对待每一道工序,烧麦选用的糯米是云梦的,皮是由135元/包的高筋特筋的面粉人工擀制,肉是每天新鲜采购的前夹肉。

结合年轻人的口味变化,三镇民生甜食馆的师傅在传统重油烧麦的基础上,减少了20%-30%的用油量,保留油润喷香口感的同时,让清晨的烧麦吃起来不腻人,更有回味感。

采访中,一位铁粉就说,“我几乎天天来这过早,一周七天我能换着花样吃,每天都不重样!小时候我第一次吃到咸豆腐脑就是在他们家,很难得的是,现在吃依旧有儿时的味道。”

藕粉和开水的亲密接触

靠的是老板的手速

三镇民生甜食馆周边左邻右舍也是高手云集。

滚烫的开水从细长、高高的壶嘴里流淌出来,与藕粉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老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二者搅拌在一起,加入黑芝麻、红糖、葡萄干、腰果等各种小料,几分钟不到,端到食客手里的就是一碗清亮晶莹、配色出彩的藕粉,挖上一口清甜绵软、爽滑的口感直击味蕾。

这家藕粉店便是藏在兰陵路的另一个宝藏——刘一壶兰陵藕粉,各种小料就有十多种。老板刘泽银是随州人,2008年和妻子一起来到武汉。起初,夫妻俩推车流动摆摊,有了名气后,时间不定,总让一些偏爱他家藕粉的食客抱怨:“你们看心情出摊,我们看运气买到。”

刘老板为了满足更多食客“买得到”的需求,夫妻俩就开了这家门店。

“刘一壶兰陵藕粉”,取名精髓在一个“壶”字,这份藕粉制作的关键也在“壶”上。壶身大,用铜打造,铜壶烧水快,烧出来的水微甜。壶柄高而细长,倒出来的水冲劲大,很好地满足了冲藕粉的速度需求。

从天津来的一位食客在店里吃完一份藕粉,离开时还得带上几斤藕粉的材料,“种草这家店,专程骑车过来的。清甜不腻的味道我很喜欢,就给家人们带回一些,在家尝试冲藕粉。”

刘老板说:“现在也有回头客了,有个西藏的游客来吃了以后念念不忘,经常让我给他邮寄藕粉和小料。”刘一壶兰陵藕粉的顾客遍布全国各地,老板也会手把手教顾客怎么在家冲出成功的藕粉。

“不怕技巧流出去,就希望湖北藕粉的牌子打出去。”刘老板笑着说。

让人上瘾的抄手

别家吃不到的酸辣口

在兰陵路上的这家蒋婆抄手也是隐藏王者。名气来自于蒋婆本人的手艺,她原是中山大道芙蓉酒楼的老师傅,退休才开起这家店。现如今经营店铺的是蒋婆的儿子。

老板刘金刚回忆起母亲最初的创业路十分感慨,从1992年开始,最早在中南路剧场门口摆摊,2000年开了第一家门店,这期间辗转4个地方才有了如今的门店。肉选的是前夹肉,皮是按标准定制的,所有原料都是每天定时定量新鲜采购的。2两皮2两肉,抄手皮薄馅大,肉鲜嫩,筒子骨汤鲜甜,吃上一碗回味都是鲜的。

除了一口鲜味,很多朋友来店里还是为一口酸辣。蒋婆抄手的酸辣酱是秘制的,在夏天尤为开胃,配上店门口现炸现买的炸春卷,一口酥脆、一口酸爽。“很多老顾客爱吃,也是冲着这个味道来,在别人家吃不到。”刘金刚说。

一位老婆婆正满足地吃着面前的原汤抄手,她说:“以前喜欢吃酸辣的,现在养身体就吃原汤的,他家的肉馅吃得出新鲜。”

一对夫妻带着儿女专程骑车20分钟来吃,为的是回味丈夫小时候的武汉老味道,“肉特别嫩,很适合小朋友吃,回去以后我也要推荐朋友带小孩来吃。”

现在,蒋婆抄手坚持了30多年。很多顾客从小吃到大,刘金刚说:“昨天还有个移民澳大利亚的食客,回来探亲还特意跑来吃,说总也忘不掉这个味道。”正是有这么多老顾客的挂念,刘金刚说以后会继续把招牌和手艺传承给下一代。

一元街道天津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一元街道有着浓厚历史沉淀的街道,有百年梧桐绿荫路,有欧式建筑历史情怀,有汉口里分红砖青苔,还有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美食。今年兰陵村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老里分,新气象,欢迎前来打卡。

“一起过早去”,这是武汉人最热情的问候,也是独一份的烟火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