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所团队发现合成“血管清道夫”的关键基因
深海鱼油是生活中常见的需求量大而价格金贵的营养品,能不能让它也卖出“白菜价”?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品质化学与加工利用团队(简称“油料所团队”),从海洋藻类中发现了调控EPA(二十碳五烯酸)含量的关键基因,找到了一条以微生物或植物合成深海鱼油的路径,有望将来自深海的“鱼油”变成常见的“藻油”或“菜油”。
深海鱼油是从深海鱼类体内油脂中提取的物质,这种物质富含EPA,是人体不可或缺却又不能自己合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EPA有“血管清道夫”之称,能有效改善人体血脂异常高发的现象。但日常食用的植物性食物和陆地动物性食物中基本不含,只有寒冷地区深海里的某些鱼类体内才会含大量的EPA。
据统计,2021年我国从挪威等国进口的食品级原料鱼油超过5万吨,比上一年增加近一倍。物以稀为贵,深海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具有不可持续性,而复杂的生产工艺也变成鱼油生产中的瓶颈,直接推高了深海鱼油的成本,使得EPA这种营养素变成日常生活中价格较昂贵的保健品。
深海鱼类体内之所以EPA含量高,其实主要是从海洋藻类等微生物中摄取并富集的,油料所团队科研人员于是就想能否来个“鞍马跳”,越过深海鱼类,直接从海洋藻类中找到EPA和DHA来源。
科学界很早就知道海洋藻类正是欧米伽3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初级生产者,一种名为“三角褐指藻”的单细胞海洋硅藻体内的EPA含量高达30%。油料所团队将寻找关键基因作为科研之“眼”,经过多年科研攻关,他们终于在三角褐指藻中发现了一个名为“LPCAT”的基因,这个基因如同开关,把它敲除,藻体内的甘油三酯含量马上降低,总脂肪酸中EPA含量迅速减少;而在产油酵母中把它加强(过表达),则EPA含量很快提高,而且拷贝数越多,EPA含量增加得也越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找到了关键基因,也就打开了另一条EPA大规模生产的路径,该研究的主要完成人龚阳敏介绍,利用这个关键基因,可以在产油微生物和油料作物中合成EPA,比如可以培育出富含EPA的油菜,这样人类就可以通过吃油、吃“菜”来补充所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鱼油变油菜,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据悉,上述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最新一期,目前该基因的相关知识产权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