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湖北代表团4位代表谈科技创新 每个人都可以做肯钻研能创新的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2-10-21阅读:514

党的二十大湖北代表团4位代表——大国工匠阎敏、建筑设计师仇争艳、工程师范晓霞、电气工程师肖帅,10月20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对二十大报告中的“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都颇有感触。大家表示,未来,将继续埋头苦干,自觉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将科技创新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大国工匠阎敏代表:

用3个工装解决火箭舱段壳体加工难题

34年来,阎敏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作为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江北公司的一名数控车工,他长期承担着航天型号产品关键件、新型号的首件加工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让阎敏倍感振奋。

阎敏常说,平日工作中,他只是一名基层操作工人,虽然岗位平凡,但他时刻提醒自己要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

“没有创新,个人怎么进步?企业怎么发展?”在阎敏看来,创新要成为社会的流行词,每个人都可以贡献创新力量。

在火箭发动机上,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零件——喷管。为保证发动机的工作安全可靠,喷管关键部位的加工精度要求控制在0.005毫米。0.005毫米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3。20多年来,即使在型号不断增多的情况下,阎敏经手的产品合格率均为100%。

最近,阎敏和团队成员遇到了新难题。在对一枚火箭的舱段壳体进行车加工时,遇到壳体壁薄、零件刚性差、材料加工难的情况。阎敏和团队使用了3个工装解决了难题。他说:“这种小创新、小发明积少成多,最终可能带来巨大变化。”

记者了解到,阎敏参与生产的系列型号产品先后5次亮相国庆阅兵仪式。不久前,他和同事们打造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不断刷新中国商业航天发射的纪录。

阎敏表示:“作为一名航天人,我们每天遇到的都是新挑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建筑设计师仇争艳代表:

通过三维模型预演施工避免返工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建筑院第三建筑设计室主任仇争艳代表深有感触地说:“这十年,我深刻地感受到技术创新在推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2020年,仇争艳与同事一道仅用数天时间就完成雷神山医院设计,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战胜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

“当时应用视频云技术直播建设过程,很多网友当起了云监工,我也是云监工的一员。”仇争艳告诉记者,由于无法到达现场,她在办公室里时刻关注施工进展,发现与设计不符的地方,就立刻打电话要求整改。

科技创新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仇争艳介绍,目前中南建筑设计院利用数字孪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中国第一个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打破数据孤岛,为产业链提供三维数字产品,组合建筑设计和建造工艺,构建数字样房,实现“一个模型干到底,一个模型管到底”。

在北京参会的间隙,仇争艳也时刻和武汉的同事保持联络,关注湖北省疾控中心项目进展。这座建筑,正是通过PLM平台打造的中国第一个数字化“三维交付,无图建造”建筑工程项目。

“利用三维模型交付,意味着更高效、避免错误返工。”仇争艳向记者打了个比方,完整的建筑如同人体系统,以往的二维图纸,是将血管、骨骼、内脏分别表达,但是通过构建三维模型,可以清楚查看血管与骨骼的关系,建筑也是这样。“通过三维模型,能够直观、精准地看到建筑结构里每一个部位该如何衔接,避免返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是对施工进行的一次预演。”

仇争艳认为,建筑设计有艺术性,更具有技术性;建筑师的成长需要不断地学习,对生活进行观察,对项目进行思考,扩充各方面的知识体系;建筑设计是智慧密集型产业,更需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目前,仇争艳所带领的团队里“90后”超过60%。他们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感知力强,通过不断累积经验、开拓创新,以期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工程师范晓霞代表:

自研46°爬轨检查车国内领先

谈起对创新的理解时,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范晓霞说,只有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努力承担更多的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取得更多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才能帮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让产品走出湖北、走向世界。

不同于科研院所的高层次科研理论创新,县市一级的中小微科创企业主要是立足于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承担着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责任。

范晓霞介绍,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工作一切都要按照客户要求量身定制,几乎从不生产“重样”的产品,这也让她一年到头基本处于研发、出差相互穿插的状态。

让范晓霞最骄傲的是,她和技术团队研制出了国内最大46°爬轨检查车的产品。当时,客户要求检查车能在40多米高的钢拱桥任意位置可靠停车,难度很大。稍有不慎,轻则无法正常使用,重则车毁人亡。

“公司以往生产的都是平轨道运行的检查车,没有此类产品的生产经验,且爬轨检查车属于新兴产品,没有产品标准和同类经验可以借鉴。”时间紧、任务重,范晓霞带领技术团队不分日夜地加班,经历一次又一次暴晒、冷冻、强度破坏等试验,克服轮子开裂、橡胶与钢轮脱胶等各种难题,经过多次厂内试验台测试调整,最终一次性通过交付试验。

目前,这种46°爬轨检查车已取得6项专利授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我所在的科创团队,已经取得了40余项专利授权,这些成果每年可以为企业创造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肯钻研、能创新的时代新人。”范晓霞希望,广大青年恪守科学精神,勇做创新先锋,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电气工程师肖帅代表:

智慧药房机器人送“救命药”秒到病房

“建筑‘黑科技’正一步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中国建筑三局总承包安装公司团委书记、电气工程师肖帅对创新深有感触。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建三局着力打造医疗产品线核心技术能力和综合优势,共承建医疗类项目209个,新增床位15万张,涵盖综合性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医疗养老项目、生物制剂厂房等14类,全力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谈到技术创新给现代医院建造带来的变化时,肖帅非常兴奋:“变化太大了!举个小例子,过去患者取药,经常需要跑很多楼层。现在我们建的医院很多采用零接触式智慧药房,采用气动、轨道、机器人物流使‘救命药’秒到病房,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人员接触。”肖帅曾参建武汉火神山医院、航天城同济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等工程。

肖帅介绍,先进建造技术在医疗工程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火神山医院建设中,面对极限工期,中建三局项目团队通过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装配式建筑、BIM平台、5G、AI、云计算等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精准契合医院建设需求,实现了极短工期下的建成即交付、交付即使用,且实现了智慧安防、智慧物流、智能审片、“零接触”运维以及远程会诊。一系列“黑科技”的应用,为工程快速建造提供硬核支撑,推动医院高效建造,助力织密人民健康防护网。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目标牢记在心,构建公共卫生体系正在开启‘加速度’,我将秉持工匠精神,致力创新创造,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向社会交付经得起人民考验的民生工程。”肖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