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大保护 又绿长江岸

发布时间:2022-10-19阅读:539

美丽荆江新画卷。 (李溪 摄)

故事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荆州港码头前,一江碧水向东流。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从这里登上轮船,考察长江,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谋篇布局、把脉定向。

思想领航,荆楚巨变。

湖北长江两岸,旧貌换新颜。

4年来,母亲河水清岸绿的蝶变,成为一段段美好的回忆,令人难以忘怀。

这个“荆”彩故事,就从长江荆州段的“江上垃圾清运工”孙红艳夫妇说起。

共同呵护一江清水

2007年,孙红艳夫妇买了一条小船,靠在江面上转运过往船只的垃圾,收取清运费为生。

夫妻俩每天驾船在荆州港上下游10公里的江段上来回,一看到有大船经过,就主动靠上前去,询问有没有垃圾和污水要转运。

那时,由于部分船主环保意识不强,不愿出清运费,时常对孙红艳夫妇不理不睬。更有甚者,直接将垃圾倒入江中。

即便如此,孙红艳夫妇一直坚守:“我们多跑一趟路,多问一条船,就能少让一些垃圾被扔进长江。”

转机发生在2018年。

共抓大保护后,夫妻俩被港航局纳入规范化管理,拿到一笔80万元补贴,更换了一艘6米宽、31米长的大船。

这条船名为“荆长净6”号,船头配有起重机,船舱有污水储存箱,清运垃圾更加专业高效。

发生变化的,还有相关部门对船只垃圾处理的全流程监管:哪条船产生了多少垃圾,通过何种方式转运,每笔“环保账”都算得明明白白。

“船主们环保意识变强了,江上垃圾变少了,工作更好做了。”孙红艳说,如今,很多船主在即将开到荆州段时,便会提前联系“荆长净6”号,预约转运垃圾。

在“荆长净6”号的驾驶室内,整齐摆放着一摞台账,记载着为过往船只转运垃圾的信息,每一笔都清清楚楚。

最新账目显示:上个月,“荆长净6”号共清运生活垃圾7.6吨、生活污水400吨。

铁腕整治生态顽疾

4年来,孙红艳夫妇在荆江段看到的变化,不仅是江水清了,还有两岸美了。

在离荆州港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洋码头”,曾是当地商埠文化的起源地。

早年间,由于粗放型开发,“洋码头”逐渐演变成巨大棚户区。曾经,这里各类建筑混杂,部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排长江,成为威胁长江生态的一处顽疾。

“这几年来,洋码头一天一个样,老窝棚和工矿企业拆迁了,建起了公园,种上了绿植,已经成为我们当地人游玩的打卡地。”孙红艳夫妇说。

在“洋码头”脱胎换骨的背后,是荆州当地乃至全省破除沿江生态顽疾的决心与行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2016年,荆州市启动“洋码头”改造,2018年起更是快马加鞭。

因地制宜,保留部分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复绿添绿,与周边临江仙公园、柳林洲体育公园等景点连线成片……“洋码头”蝶变为一座绿色生态公园。

“洋码头”改造工程的投入,见证着湖北在保护长江中动真碰硬的坚决:投资16.58亿元,拆迁棚户1658户、工矿企业63家。(邓伟)

点评

美丽荆江见证思想伟力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荆州港登船,沿江考察两岸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指路领航,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

4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绘就“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

站在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在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知方位、明路径、找抓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阔步迈进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代表、荆州市委书记吴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