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需进一步激发汽车、健康等领域潜能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前我国有效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的紧迫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当前,我国消费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形势如何?未来将重点推进哪些消费领域?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发力?借此机会,我报告三个方面内容,与大家一起探讨。
■ 我国居民消费加快向发展型、享受型和品质型消费升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总额”)是反映消费发展的重要指标。1979年至2021年,我国社零总额由1800亿元增加到440823.2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4%。
经过这些年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仅次于美国。同时,消费结构正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居民消费加快向发展型、享受型和品质型消费升级。据统计,2021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超过37辆,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平方米,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基于此,未来,我国服务消费增长潜力大、空间广。2021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占比达44.2%,北京、上海等地区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已经达到55%左右。考虑到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收入水平提高后带来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等,养老、家政、健康、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性消费都将呈现快速发展、快速增长态势。
但是,消费需求潜力释放亟待破解三大约束。一是供给约束,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升级的需要。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升级的有效供给不足,创新能力较弱又制约了供给创造需求,对形成消费和投资新增长点造成了阻碍。比如,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很大,但有效供给不足,造成需求潜力巨大与有效需求不足矛盾并存。二是政策约束,政策法规不完善制约需求潜力释放。目前,在消费需求方面还存在行政性的限制措施,一些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在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三是体制约束,社会资本进入一些领域的“隐形”门槛依然存在,适应绿色低碳、社会民生补短板、科技创新等发展的投融资体制不健全等。
上述痛点亟待破解。若相关体制政策改革到位,预计2025年,我国住房、汽车、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教育服务、医药健康、文化旅游、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十大重点领域的消费需求潜力将达到60万亿元,占消费总需求规模的75%左右。
■ 汽车、教育、医药健康等消费重点领域未来潜力巨大
2000年以来,随着汽车快速进入家庭,我国汽车销售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约占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的10%,我国汽车需求仍有较大潜力。
未来,随着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推动汽车产业融合发展、改变汽车产业的传统格局,现有产业链、价值链将向更高层级转移,软件定义汽车将引领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乘用车市场换购成为新车销售的主要驱动力。预计到2025年,乘用车市场将出现恢复性增长,SUV将继续超越轿车成为份额最大的细分市场,二手车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此外,随着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推动5G手机终端、超高清视频、VR/AR等行业应用的加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市场潜力巨大。据有关机构估计,其需求潜力规模在30万亿元以上。
未来,教育消费增长潜力巨大,老年教育消费、非正规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消费的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十四五”期间,从学前到大学等各阶段教育的普及发展速度加快,受教育人口占比将进一步提高,职普融通推动职业教育消费快速发展。
据统计,2020年,我国以政府为举办主体的教育服务消费规模约为3.7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约5.7万亿元,2030年将达到8.8万亿元。麦肯锡报告显示,到2030年,我国有30%的劳动者会因为技术的影响变更职业,这将带来大量技能培训需求。
“十四五”期间,在人口老龄化、需求升级的大趋势下,我国医药健康需求潜力将不断释放出来,线上医疗、数字医疗、防疫相关物资产品出口有望产生大量新需求。国产医疗器械需求将快速增长,国产品牌有望加速替代;药品合同研发生产服务(CRO/CDMO)需求旺盛,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化妆品市场高速增长,“直播带货”有望助力本土品牌崛起。
■ 对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几点建议
2021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795.05亿元,占全国的1.54%,排在第8位;在中部地区居第一位,高于郑州、合肥、长沙、南昌。
武汉在区位交通、科教人才、生态环境等方面有先天优势。对武汉来说,把握从小康型消费向富裕型消费结构性变化趋势,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对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至关重要。因此,我对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几点建议。
一是要挖掘汽车消费潜力。有数据显示,2021年,武汉汽车销售359970辆,占全国的1.37%,居主要城市第11位。武汉汽车保有量425万辆,2020年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为55辆,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发展潜力。未来,武汉应适应汽车消费趋势,促进新能源汽车、网联汽车等消费,激发汽车市场消费潜能。
二是要扩大商贸消费,提升商贸业水平。武汉具有先天区位优势,应加快打造全球优质消费品集散地,建设国际化商贸综合体和商圈,打造消费新场景、新地标。同时,可以适当发展国际知名展会和赛事,营造国际一流消费环境,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
三是要建设国际教育城,发展教育服务消费。武汉科教资源居全国前列,具备发展教育服务消费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因此,武汉可加快对接国际高水平职业院校和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建设若干所具有一定规模、参照境外教学与管理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重点围绕制造业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国际高水平职业院校在武汉合作办学。
四是要建设国际健康城,发展医疗健康消费。武汉应加强高水平医疗机构建设,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推进国际医疗管理体制、人才引进、语言服务、药品和药械临床应用、外籍人员就医服务、外国医师远程诊疗、国际医疗保险支付等方面改革示范;探索建设国际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打造集成智能医疗、疾病预防、健康生活、健康运动等健康服务产业链。
五是要建设国际数字城,发展信息消费。武汉应支持餐饮等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智能化、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鼓励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培育数字贸易示范区域,鼓励发展文化艺术、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开发、软件开发测试、数据处理、信息管理、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新兴数字贸易出口;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一批专业性、垂直型跨境电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