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慈善力量,赋能城市发展

发布时间:2022-09-05阅读:602

武汉市慈善总会授牌蔡甸区蔡甸街道成立该区首家街道社区公益基金。

2022年9月5日,是第七个“中华慈善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慈善事业散发的融融温情,激发着全社会更多爱心力量投身慈善事业。

我市坚持宣传慈善法规政策及慈善文化,培育扶持慈善力量,积极引导慈善力量服务“国之大者”,加强慈善活动规范管理,全市以推进慈善工作为抓手,积极推动打造城市治理新格局,慈善事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聚合社会资源,构建“大慈善”格局

2017年,武汉市出台了《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作为我市慈善领域第一个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规范性、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慈善事业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及国务院、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的重大举措,有力促进了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为广泛宣传贯彻《慈善法》,提高慈善事业社会参与度,市民政局及慈善总会高度重视,多举措做好《慈善法》学习宣传工作。为了健全全市慈善组织网络,发展壮大慈善事业,武汉民政部门坚持加强慈善组织建设,依法依规开展慈善组织认定,强化慈善组织内部治理,多方筹集爱心款物。目前全市已有23家慈善组织,共实施推动100余个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五社联动”项目。

    探索“爱心超市”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如何更好地引导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扶贫”更要“扶志”,市民政局走出了开创性的一步。

2015年10月,市民政局在精准扶贫中结对帮扶江夏区舒安街道八秀村,经与街道办事处深入调研,决定在八秀村设立全市第一家以“劳动换积分、积分兑换物资”为基本理念的“爱心超市”。

“爱心超市”实行实体运作、民主管理,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集体活动等,都能获得劳动积分,本人拿着积分卡可以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物资。

“爱心超市”陈列的大米、食用油、肥皂等都被标明“分数”,全部“零利润”销售。不少村民为了获得积分,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培养起自发的脱贫动力。

“爱心超市”实行积分兑换物资的模式,探索出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新路径。用劳动换商品,激发内生动力。为了让“爱心超市”扶贫方式形成持续帮扶的闭环,市民政局还链接社会慈善资源深度参与到“爱心超市”项目中,精准帮扶贫困家庭,激发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如今,全市的“爱心超市”已发展到45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微基金”遍地开花,助推基层善治

今年7月27日,蔡甸区首家街道社区公益基金成立,成立伊始,便收到武汉市慈善总会、武汉市蔡甸慈善会等单位捐赠的7.5万元。这也是武汉的第27只社区公益基金。

作为一种慈善形态,社区公益基金旨在运用慈善手段和机制,集聚公益慈善资源解决社区居民和社区发展问题,以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基层治理。

近年来,武汉民政部门鼓励并指导有需求的街道(乡镇)、社区(村)依托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设立社区公益基金,借助慈善公募平台面向社会发布慈善项目,链接慈善资源,将募集的善款主要用于开展关爱服务,满足社区公益需求,助力社区基层治理。

爱心涌动,温情可感。武汉通过发展社区公益基金,持续撬动更多社会慈善资源,为“五社联动”机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促进居民参与自治共建,增强社区活力。

下一步,武汉将加强慈善政策法规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活动,加强慈善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慈善管理和从业人员能力,持续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