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学影像“立”起来 医生术前可“彩排”

发布时间:2022-06-06阅读:783

如何定位肾结石在身体“迷宫”里的位置?心脏病术后有没有并发症指征?以往,医生看胶片“片子”、写医案、查档案。如今,通过3D医学数字重建,医生在数字手术模板上计算模拟手术路径、角度、深度、距离都做电子标注、用手机就可360度解析病灶及毗邻器官关系,甚至“透视”病灶内部结构、体积及侵占范围。

武汉金玺银杏工业设计公司(简称“金玺银杏”)就专做3D医学数字化应用及3D打印医用器官模型,通过“卖模型”,这家企业数字数据应用服务年收入上百万元,今年一季度订单量较上一年度翻番。

近日,记者探访时,金玺银杏正在给省内一家知名医疗机构提供病理数据三维重建应用服务,为当天医生的手术提供数字化模型参考。团队负责人蒋群介绍:“从我们拿到该病例的近600张胶片影像数据,到重建‘立体’数据,总共耗时2小时。”

从业工业设计20年的蒋群介绍,10多年前,一家义肢厂找上他,希望为残疾患者做个性化矫形护具设计,这让他发现诊疗器械的数字化设计市场。

而后,金玺银杏招募工业设计师、设备工程师、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利用数字软件精确还原并按1:1比例打印心脏、胸外等数字化病理三维模型,帮助医生在术前精准标注手术过程所需器械、材料的角度、深度。目前,该企业已服务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等全国50多家三甲医院,累计3000多病例。

“我们更了解人体构造,才有可能深入医学‘无人区’。”蒋群介绍,珠海一家新型医疗器械企业连续5年向金玺银杏订购1∶1比例还原的3D打印病变器官模型,“通过在模型上进行实操,这家企业不断升级新器械,和医院共同探索新的手术方法,产品已远销60多个国家。”

“少则数百张、多则上千张病变(病灶)器官的核磁、CT等传统医学影像的平面胶片,通过大数据算法‘立’起来。最终提供给医生的,就是一个二维码。”蒋群介绍,未来,患者也可获得这个“码”,通过定制病灶的数字化模型,更好地理解治疗方案,带回家的也不再是一张张胶片,而是更易保存携带的身体数字化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