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万亿到5万亿,湖北经济迈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2-05-25阅读:687

一路风雨兼程,回首硕果满枝。

这5年,极为不易——看全球,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国际经济循环格局深度调整;观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这5年,“荆”彩十足——湖北经济总量连迈2个万亿新台阶!

一张答卷,写下战风斗雨的韧性,绘就凯歌以行的壮阔。从2017年到2021年,湖北GDP(地区生产总值)从3万亿元迈到5万亿元,疫后重振取得决定性成果,发展重回主赛道。

迈上新台阶 5年连跨“两大关”

这是连跨“两大关”的5年:

2017年,GDP3.65万亿元;2019年,GDP跨越4万亿元;2021年,GDP跨越5万亿元!

从3万亿到4万亿,湖北用时3年;从4万亿元到5万亿元,面对诸多严峻考验和挑战,湖北用时仅2年。

2020年,我省遭遇世纪疫情,主要经济指标“断崖式”下降。

2021年8月,在疫后重振的加速恢复阶段,我省又经受了一轮输入性疫情,同时叠加汽车、钢铁、房地产等支柱产业承压,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困难。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持续推动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经济保持质效提升、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5年连跨“两大步”,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三个没有改变”的重大判断,有力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三个一定能”的殷殷嘱托和殷切期望。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17年、2018年、2019年,湖北经济总量连续保持全国第7。2020年在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严峻形势下,湖北GDP下滑1位,位列第8。2021年,湖北经济总量重回全国第7位。

发展质效得到新提升——2017年-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6.26%增至20.63%,提高4.3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5937.89亿元增至10196.5亿元,增长71.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5369家增至14560家,增长171.2%;技术合同成交额由1066亿元增至2111.63亿元,增长98.1%。

民生福祉更有保障——2020年,湖北5.8万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告别绝对贫困。从2017年到2021年,湖北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3万元提高到3万元。

开创新局面 支点建设迈出新步伐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经济总量从3万亿到达5万亿,并不是简单的量的增长,而是在新的起点、更高层次上实现的增长,开创新局面。

这5年,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我省紧紧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推动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光通信、激光、新型显示、生物医药、人口健康等领域为代表的技术突破,支撑引领湖北省万亿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万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等现代产业集群加速构建。湖北成为全国最大的光电子芯片、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全国重要的商业航天、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

这5年,区域发展更均衡——

武汉城市圈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全省1个近2万亿、2个过5000亿的城市龙头格局基本形成。

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正向着“辐射扩散”悄悄转变。重量级产业项目落户,武汉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最大、第一等称号在多个市州涌现。

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一批县市进入全国百强、中部百强,县域经济短板不断补齐。

这5年,支点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枢纽地位进一步强化。亚洲最大专业货运机场花湖机场从蓝图变为现实,今年即将通航;汉十高铁创造“无中生有”的奇迹,沿江高铁即将结束湖北一批县市不通高铁的历史,一个真正的“米”字形高铁网正在铺展。交通版图上的“湖北分量”,激发着市场版图上的“湖北潜力”。湖北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优势,“买全球”“卖全球”,“双十一”购买力连续多年进入全国10强。

发挥“六大优势”、强化“六大功能”、实现“六大目标”,湖北奋进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新征程上。

跑出新活力 磁力湖北吸引世界目光

“今天的推介会极不寻常,今天的主角是一个英雄的省份:中国湖北;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中国武汉!”2021年4月,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在外交部蓝厅举行。

这场推介会是迄今为止出席外国使节及代表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这充分说明了大家对湖北和武汉抗疫成就的认可,也充分展现了各方对疫后中国发展前景的期待。

湖北疫后重振,靠什么?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擦亮湖北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对标一流,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湖北倾情打造最优的营商环境,全力对冲疫情、汛情等不利因素影响,立起中部“新标杆”。

重磅活动,接连登场。2021年,在精准防控、“打伞干活”的条件下,我省线下举办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华创会、文旅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活动52场,数量为历年最多。湖北,吸引着世界目光和外资青睐。

知名企业,纷至沓来。三峡集团总部回迁,32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鄂投资兴业。

市场主体,活力倍增。市场主体的数量、质量,直接反映经济活跃度与成色。2021年,我省市场主体总量、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净增市场主体数量,均实现新突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97家,新增数量为近5年最高。在光谷,创业扎推、创新碰撞,随时随地上演着创新创业的故事,涌动着生活与奋斗的活力。仿佛能听到经济增长的拔节声,一如满大街的标语宣示:“武汉,每天不一样!”

从全域加速疫后重振到经济社会发展再度迈入快车道,从战疫、战洪、战贫“三战”并举到开局“十四五”、阔步新征程,活力湖北,踏浪而来。

链接

填补“2000亿”“5000亿”级空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这5年,我省区域经济多点支撑格局发生新变化。2021年,襄阳市、宜昌市经济总量双双突破5000亿元,分别达到5309亿元和5022亿元,填补了湖北市州GDP5000亿级的空白。

截至2021年,我省2000亿级市州有5个,分别为荆州市2750亿元、孝感市2560亿元、黄冈市2550亿元、十堰市2163.98亿元、荆门市2150亿元;千亿级市州5个,分别为黄石市1910亿元、咸宁市1750亿元、恩施州1302.36亿元、随州市1250亿元和鄂州市1200亿元。

至此,我省形成了1个万亿市、2个五千亿市、5个两千亿市、5个千亿市州的新格局。

而2017年,武汉GDP1.34万亿元,襄阳GDP超过4000亿元、宜昌GDP超过3800亿元,5000亿级、2000亿级均是空白,凸显出湖北武汉独大、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明显短板。

这5年,湖北区域发展协同性、协调性持续增强。

“一主引领”辐射显著。武汉城市圈GDP突破3万亿,达到30101.41亿元,位居全国省域城市圈前列,占全省GDP的60.2%。

“两翼驱动”发展加速。“宜荆荆恩”城市群GDP11161.43亿元,“襄十随神”城市群GDP8750.10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2.3%和17.5%,形成“两翼齐飞、竞相发展”的强力支撑。

多点支撑加快形成。全省1个近2万亿、2个过5千亿的龙头带动格局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三百”梯队加速冲刺,构筑县域“千亿方阵”,2021年我省7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为历史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