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成功入围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
“以知识产权为舟 渡科技创新之河”
车谷成功入围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
车谷成功入围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上个月,继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园区、中国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简称“武汉快维中心”)三个国家级平台获批之后,武汉经开区又成功入围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公示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推荐名单,试点周期为2022年—2024年,将通过赋能知识产权成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为科技创新撑起强大“保护伞”,车谷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
过去一年,武汉经开区全区专利授权总量达到849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443件,同比增长152.27%。全年PCT(国际专利)申请62件,是2020年申请量的近一倍。“全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0件,同比增长34.43%,在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居前列。”武汉经开区科创中心负责人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将“以知识产权为舟、渡科技创新之河”,加快打造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
■ “知识产权新策8条”出炉
每年提供不少于2000万元扶持资金
2021年9月,《武汉经开区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办法》(简称“知识产权新策八条”)正式出台,每年将提供不少于2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对获得国家、省、市专利、商标相关奖项的企业给予相应奖励,其力度在同类别国家级经开区中位于前列,旨在进一步提升武汉经开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强度保护、高水平管理和综合服务能力。
据了解,“知识产权新策八条”对获得国家、省、市专利、商标相关奖项的企业,给予3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奖励。其中,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的企业,给予高达10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驰名商标”保护单位的奖励100万元;对开展地理标志商标申请、运营的单位,给予1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奖励;对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企业,年度贴息资助总额最高达60万元。此外,“知识产权新策八条”创新性新增“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转化工程”“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三大重点工程。
“从2019年到2021年,全区累计兑现知识产权奖励资金2354.95万元,全力推动企业注重知识产权从“量”到“质”的转变,强化知识产权能力保护运用能力提升,推进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加速集聚,探索解决科技型企业专利技术转移转化效益低、融资难等问题。” 武汉经开区科创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 不断刷新专利预审授权时限
助推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走向市场
自武汉快维中心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并投入运行以来,专利预审授权时限被不断刷新。
去年上海国际车展举办前夕,东风悦享两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无人驾驶智慧巴士(Sharing-Bus)、陆空一体化解决方案(Sharing-Aircraft)通过武汉快维中心快速预审通道提交的专利申请在一周之内获得了授权。
“这两件外观设计专利,急切需要在参展前获得授权,进而获得保护。武汉快维中心的快速预审通道,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周静说。
去年9月,东风商用车新车型即将大批量生产,40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必须要在中秋节前提交给国家知识产权局。得知企业专利申请需求后,武汉快维中心立即组织预审员开展专项预审,经过多方通力合作,终于如期将全部专利申请顺利提交,确保新车型顺利投产。
过去一年,东风商用车、岚图汽车、东风电动车、东风悦享等东风系企业共提交外观设计专利预审申请68件,占武汉快维中心去年受理案件的50%,其中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的2件外观设计专利汽车装饰灯、汽车前组合灯,仅用时1个工作日即获得授权,对比普通申请平均120天授权时限,缩短了99.9%。
“武汉快维中心最大特点在于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可帮助企业预先审查,预审通过后可直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快速审查。从专利申请到授权,不超过15个工作日。”武汉经开区科创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将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的重要支撑作用,围绕维权保护、快速预审及导航运营业务职责,助推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走向市场。
■ 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赋能
自“车谷科创33条”和“知识产权新策八条”相继发布以来,武汉经开区每年拿出不少于8亿元“真金白银”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四不像”机构进行科技创新,针对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从0到1挺进“科技无人区”,在核心技术、科创平台、自研产品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功率半导体模块是新能源汽车的“最强大脑”,近80%的市场份额被国外企业垄断。去年7月,智新半导体功率芯片模块生产线在武汉经开区投入量产,年产30万套,其总体性能与国外产品相当,价格便宜一半,东风系汽车率先用上自研功率半导体芯片模块,为国内车企打造安全可控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供应链“打样”。
去年12月10日,国产车载芯片在中国车谷实现突破:芯擎科技发布我国首款车规级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同样是汽车芯片,车谷首个独角兽企业湖北亿咖通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出了高性能车规级数字座舱芯片E系列、全栈AI语音芯片V系列、先进驾驶辅助芯片AD系列、微控制处理器M系列等多款核心产品的芯片矩阵。
武汉经开区科创中心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与奖励机制,给知识“标价”、为创新“赋权”,将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最大程度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热情。